梅靜的心理防衛至少涉及到兩種機製。
一是“否定作用”。這是一種將已發生的令人不快或痛苦的事情完全否定,以減輕心理上的痛苦的心理防衛機製。它能使個體從難以忍受的處境以及由此引發的內心焦慮中逃避出來,以獲得心靈暫時的安寧。它和人自己能意識到的自我否定現象不同,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我們知道沙漠裏的鴕鳥,據說當被敵人追趕而難以逃脫時,它的對策就是把頭埋進沙裏。因為既然難以麵對眼前危險,怎麼辦?把頭埋進沙中豈不就什麼也看不見了?於是,暫時逃避了痛苦。因此,這種心理防衛機製也可以叫做“鴕鳥策略”。所謂“眼不見為淨”“眼不見心不煩”就是這個道理。為了心裏“淨”,為了心裏“不煩”,昀省事的辦法是“眼不見”。可是,人能像鴕鳥那樣把頭埋進沙中嗎?人能對眼前的現實視而不見嗎?既然不能“眼不見”,隻好“心不見”了—
—關閉意識之門,不是比“眼不見”更好嗎?於是,梅靜出現了症狀——意識暫時喪失了。
二是“退行作用”。這是指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衝突不能處理時,借退回到幼稚行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獲得安慰的一種心理防衛機製。例如一個四五歲孩童,本來已經學會了自行控製大小便。後來突然開始尿褲子、尿床。為此,母親很是困惑。原來家中新近添了一個嬰兒,母親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小弟弟身上,整天“端屎端尿”,而無暇顧及“能自己照顧自己”的“乖哥哥”了。小哥哥發覺不能像從前一樣獲得父母親的照顧,就退回到尿褲子等幼稚的行為上來了。本來,人長大後應付現實的方式會變得逐漸成熟。可有時在遇到挫折時,也會放棄已經達到的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恢複使用幼稚的方式去應付困難或滿足自己的欲望。退行行為其實是一種幼稚化的行為。因此這種心理防衛機製也可以叫做“幼兒策略”。人難免出現想重回到幼稚時期的表現以重溫舊夢獲得滿足的時候。例如,當媽媽的也會孩子似的失聲大叫“哎呦,媽呀!”,當爸爸的也會孩子似的哭成“淚人”。但是,你能張口就孩子似的叫“媽呀”?你能隨便就孩子似的就當“淚人”?又何況困境太大了,不是大叫一聲大哭一場可以天下太平的。因此,徹底退回到童年,徹底變成什麼都不懂的孩子,才昀好逃避困境。此刻,不是一個“合情合理”的機會嗎?於是,梅靜出現了症狀——意識暫時喪失了。
心理防衛機製的運用給梅靜帶來了兩個好處:一是逃避了現實,忘記了痛苦;二是得到了嗬護,滿足了需要。當然,上述的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中來完成的。
從梅靜的經曆中,我知道她是一個心理素質較強的女性,隻是持續的壓力讓她高估了麵臨的危險和困境。我讓梅靜的家人放心,她很快就會清醒的。
果然,梅靜的意識開始漸漸地覺醒了,她認出了圍在她病床邊的每一個人,也知道了我。
人的心靈很堅強,有時候也很脆弱。所以,人的心靈也需要休整。心理防衛機製的使用對梅靜是無可非議的,是正常而必要的。但是,心理防衛機製隻能暫時地維護心理平衡,不能替代對問題的現實的解決,所以隻能偶爾為之。我們更需要的還是學會麵對現實。
現在,繼續給梅靜一份安寧是昀好的治療。在梅靜的意識徹底清醒後,再逐漸地減少關照和嗬護。這樣有利於她更快地恢複。我知道梅靜的心靈經過休整,維護了心理平衡,很快就會恢複心理健康麵對現實的。梅靜的家人接受了我的建議。
在幾天後的隨訪中,梅靜的意識早已徹底恢複,腰部的傷也不再那麼疼痛。在談笑中,我把如上的意思直接說給她。她表示了深深地領悟。而後,我們就生活和人生做了很多交流。我說,人總是容易看到別人比自己幸運的一麵,其實,不如意事常八九,誰都有自己生活的另一麵。隻要換個角度,就會看到生活的希望:比如,過了這段日子丈夫會去找一份事做,孩子就要長大,傷情會很快好轉——就說這次摔傷吧,當時挺嚇人的,居然幾天就好了,說不定會有人羨慕你:你看,梅靜挺幸運,梅靜命運也挺好的……昀後我有意模仿她的話說。她笑了……這笑讓我心中釋然。
我想,如果梅靜能看到這篇文字,她會笑得更好。因為生活的強者,一旦學會笑對自己的過去,學會善待自己的生活,就會給自己的心創造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