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的具體表現:一是情緒上表現出擔憂、焦慮、煩躁不安;二是認知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看書效率低,思維僵化;三是行為上表現為坐立不安,手足無措;四是身體上表現為頭痛、食欲下降、惡心、心慌、睡眠不好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具有高度考試焦慮的學生在考前出現明顯的生理心理反應,如:過分擔憂、恐懼、失眠健忘、食欲減退、腹瀉等症狀;在臨考時心慌氣短、呼吸急促、手足出汗、發抖、頻頻上廁所、思維浮淺、判斷力下降、大腦一片空白;個別學生在考場上出現視障礙,如:看不清題目、看錯題目、漏題丟題、動作僵硬、手不聽使喚、出現筆誤等等。

考試隻是檢驗學習結果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不能全麵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由於學生更看重考試的外在價值,如獲得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等各種榮譽,對其內在價值掌握知識卻重視不夠。造成考試焦慮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

造成學生考試焦慮的客觀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試本身。如考試的重要性、難易程度、競爭程度等。越是重要的考試,越容易產生考試焦慮;題目越難,越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競爭程度越激烈,越容易引發考試焦慮。二是學生的學業期望。一般而言,學業期望越高的學生,對學習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學業成績,因而對考試失敗的恐懼越高,越容易產生考試焦慮;而那些學業期望較低的學生,滿足於六十分,一般不會產生考試焦慮;而當學業期望較低的學生麵臨學業失敗時,也可能會激發其考試焦慮。三是知識掌握程度。我們經常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考試的難易是相對的,現在有一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下課不複習,推崇考前一周效應,本時學習不努力,臨陣磨槍,匆忙上陣,麵對考題,感到任務太難,便產生考試焦慮。四是考試壓力的傳遞。學生間的相互影響也會造成考試焦慮。如一些學生將考研重要的人生目標,考前以發誓言、寫戰書等方式激勵自己的鬥誌,人為製造緊張空氣,使部分學生感到考研失敗可恥,整天籠罩在失敗的恐懼之中。

主觀因素:造成考試焦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五方麵:一是個性氣質特點。那些敏感、易焦慮、過於內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學生在考試中容易出現考試焦慮。二是考試經驗。學生多數在中學時代都有考試成功的經驗,而進入大學後,偶然的考試失敗會加劇這部分學生的考試焦慮,將過去考試成功歸於題目容易、運氣好,而將大學的考試失敗歸結為自己不聰明、能力差、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麵臨考試就會緊張焦慮。三是知識掌握與複習準備。如果複習準備不足,對考試沒把握,自然會產生考試焦慮。四是對考試外在價值的過分重視,考試成績與學生學業榮譽如獎學金,政治前途如入黨,學業前途如研究生保送等密切相關。因而,學生會對考試成績看重,特別是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恐懼考試失敗的心理壓力更大,更容易出現考試焦慮的症狀。

4.學業絕望型

有些學生學習成績差,失去學習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自我封閉,抑鬱孤僻;或者自我放縱,沉溺於玩樂、遊戲、交友等方麵,荒廢學業。

更有甚者,自我封閉的學生可能會形成抑鬱症;自我放縱的學生可能形成小團體,對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造成不良影響。

尤其是進入初三或高三的學生,隨著高考的日益臨近,如果不能對這些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引導,會更加刺激強化他們的這種心態,久而久之,會使他們對生活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對生活產生扭曲的理解,影響他們的一生。學生蘇煥青初中學習成績不錯,考上高中後,放鬆了對自已的要求,與同學在外租房,沉溺於上網,成績一落千丈,升上高三時成績全級排名560名,我主動和他保持接觸,積極溝通,讓他信賴老師,願意把他的真實感受和想法告訴老師,進而讓他的心理症結得以排遣;並且,親其師信其道,隻有拉近和他的距離,才能為下一步工作作好鋪墊。下一步我就積極鼓勵他,幫他找回學習樂趣。通過積極的交流,幫助他對學習和高考形成正確的認識,不要自卑,對自己來說關鍵是重視走過高三的過程,讓自己無怨無悔。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多關注他,多對他進行鼓勵,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讓他在學業上找到勝利的愉悅,找回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

文科的“料”?理科的“料”?

文理分科是眾多中學生及其父母麵臨的一個重大抉擇,它在很大程度上關係著一個年輕學子的未來走向。由於父母與孩子在觀念、興趣等方麵的不同,在選文還是選理的問題時有矛盾發生,有時雙方的觀點完全對立,若得不到妥善解決,極可能對該生今後的發展造成持續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