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赫爾曼·羅夏著,袁軍譯:《心理診斷法》,浙江教育出版社1921,1997年版。
2.[英]卡洛琳·凱斯,苔薩·達利著,黃水嬰譯:《藝術治療手冊》,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3.淩文輇:《心理診斷法》,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
4.戴曉陽,鄭立新等:《心理測驗在中國臨床心理係統中的應用以及與美國資料的比較》,《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3年第1卷,第1期,第4750頁。
5.翟書濤,楊德森:《人格障礙與人格形成》,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版。
6.朱曉峰,龔耀先:《羅夏測驗的一些變量與智力的相關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5年第3卷,第3期,第140143頁。7.郭慶科,戰秉聚:《羅夏墨跡測驗的實質》,《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1期,第7174頁。
8.郭慶科:《羅夏墨跡測驗與16PF在人格測量中的對照研究》,《心理科學》1999年,第22卷,第6期,第565568頁。
9.徐光興《:
版。
臨床心理學--心理健康與援助的學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0.張日升:《箱庭療法》,《心理科學》1998年,第6期,第544547頁。
11.霍爾等著,馮川譯:《榮格心理學入門》,三聯書店出版1987年版。
12.蔡成後,申荷永:《沙盤遊戲模具收集與主題分析》,《社會心理科學》2005年,第2期,第7880頁。
13.耿柳娜,張日升,趙會春:《箱庭在心理谘詢實踐和實證研究中的應用》,《心理科學》2004年,第1期,第8488頁。
14.申荷永,高嵐:《沙盤遊戲理論與實踐》,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劉敏娜,黃鋼,章小雷:《兒童遊戲治療的研究進展》,《中國臨床康複》2004年,第15期,第29082990頁。
16.徐光興:《兒童遊戲心理輔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楊東:《藝術療法--操作技法與經典案列》,重慶出版社2007年版。
18.楊東,張進輔,黃希庭:《青少年學生疏離感的理論構建和量表編製》,《心理學報》2002年,第34卷,第4期,第6671頁。
19.楊東,吳曉蓉:《疏離感研究的進展與理論構建》,《心理科學進展》2002年,第10卷,第1期,第7177頁。20.張進輔,楊東:《青少年學生疏離感及其發展的研究》,《心理科學》2003年,第26卷,第3期,第1921頁。
21.沈均,徐健,張培新,俞榮華《:從藝術人格特征探討藝術療法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價值》,《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5年,第5卷,第5期,第382383頁。
22.張秀貴,柯翠娥《: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症療效探討》,《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年,第5期,第4850頁。
23.楊東,張進輔:《大學生疏離感和價值觀的關係》,《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6卷,第4期,第7883頁。24.楊東,吳曉蓉:《大學生疏離感的初步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1998年,第14卷,第3期,第4752頁。
25.閆俊,崔玉華《:藝術療法》,《臨床精神醫學雜誌》2003年,第4期,第8593頁。
26.吳曉蓉,楊東:《摩梭人成年禮研究》,《原住民教育季刊:台灣》2003年,第29卷,第3期,第3340頁。
27.張慶林,楊東:《論策略性知識轉換的機製與措施》,《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第1016頁。28.張進輔,趙玉芳,楊東:《中國人成敗歸因的初步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2000年,第4期,第8893頁。29.劉曦,楊東:《漢區少數民族文化疏離感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4年,第4期,第3640頁。
30.劉曦,楊東:《漢區少數民族學生文化疏離感的理論建構及量表編製》,《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5年,第2期,第26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