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多情卻似總無情(1 / 3)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1

如果說古代文人有什麼追求的話,那一定離不開這樣幾個選項:

A:當官 B:旅遊 C:女人 D:喝酒

既然“達則兼濟天下”,首選當然是當官,當了官還可以繼續選擇旅遊、女人、喝酒;當官不成也不要緊,隻要你吃穿不愁,B、C、D仍然可以任由你選擇。

從正麵來講,當官是“達則兼濟天下”的體現,旅遊表現的是不慕功名利祿、性情高雅,女人最能展現男人的風流多情的一麵,喝酒則讓人顯得灑脫不拘。所以不管你選擇什麼,都是好樣兒的。

但是,很多人做出選擇卻更像是走向了反麵。當官——權利欲望,頤指氣使、不可一世;旅遊——奢侈、享受,觀感需要;女人——狎妓,縱欲,讓更多婦女“失足”;喝酒——邋遢、懦弱、無所事事。

我要說的是,對每個人來說,選擇都不會是一件單純的事情。

2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晚唐最著名的兩位詩人中的一位(另一位是李商隱)。他狎妓縱欲的情況我們不太清楚,但是風流多情的一麵卻常常被人們津津樂道。

杜牧在宣州幕下任書記時,聽說湖州美女如雲,便到湖州遊玩。湖州刺史崔君素知杜牧詩名,盛情款待。

盛情款待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把本州所有名妓喚來供杜牧挑選。杜牧看來看去,都不滿意,遺憾地說:“漂亮是漂亮,但是不夠盡善盡美。”

湖州刺史正考慮該怎麼辦的時候杜牧出了一個餿主意,他說:“我希望能在江邊舉行一次競渡的娛樂活動,讓全湖州的人都來觀看。到時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尋找,或許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刺史大人倒也豪爽,竟然真的舉行了這樣一次競渡活動,任由杜牧“選美”。

3

杜牧在人群中苦苦尋覓,終於,一位鄉村老婦人帶領的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讓他眼前一亮。這位姑娘完全沒有風塵女子的俗脂庸粉,簡直是出水芙蓉啊。

他激動地說:“這個女孩子真是天姿國色,先前的那些真是虛有其人啊!”

杜牧教人傳母女兩個談話。母女倆很害怕,心想,難不成來了個強搶民女的主兒。

杜牧說:“別擔心,不是馬上就娶過門,隻不過是定個日子。十年之內,我必然來這裏作郡守,到時候再娶不遲。所以十年之內,你不能嫁給別人。”

老婦人說:“話是這樣說,可是將來大人您要是違約失信,那我們又應當怎麼辦呢?”

杜牧說:“我如果十年不來,你家姑娘找個人嫁了不就完了嘛。”

人家是當官兒的,老婦人當然得答應。杜牧乘機下了聘禮。

4

杜牧一直想念著湖州,想念著那位漂亮清純的女孩子。但是當官的事兒,不是他自己說了算,得朝廷發話。再說他職位低,連申請出調的資格都沒有。折騰多年,黃州、池州、睦州都待過,就是找不到機會到湖州去。

“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機會來了。杜牧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趕緊寫信,說自己要出任湖州刺史。一封信不夠,就一連寫了三封信。周墀於是乎滿足了他的要求。

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一歲,終於獲得湖州刺史的職位。但是來到湖州一打聽才知道,當年那位女孩子早就嫁人啦,已經成了三個孩子的媽媽。

杜牧不願意相信這事兒,於是將女孩的母親叫來,責問道:“你這老婆子說話不算數啊,你不是已經答應將女兒許配給我了麼,為什麼要違背諾言?”

老婦人說:“我們當時不是說的是十年麼,可是現在都過去十四年了啊。”

杜牧取出盟約看了看,果然,一晃都十四年了,是我自己不守信,憑什麼質問人家呢。

為著這件傷心事兒,杜牧寫下這樣一首詩,名曰《歎花》:

自是尋春去較遲,往年曾見未開時。

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5

以上故事塑造了一位誠實守信(實際上,他是官兒,人家母女兩個是民,他們的約定隻能算霸王條款)、風流多情的杜牧。

然而,隻迷戀過一個女孩子,那不叫“風流”,最多叫“多情”。杜牧作為一位風流才子,事實上迷戀過好多女孩子,而且大部分是青樓女子。他在《遣懷》一詩中說: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杜牧自己說,我失意潦倒,漂泊江湖,一邊喝酒一邊縱情聲色,人生如夢,一晃十年,回頭一想,啥都沒撈著,卻在青樓女子之中落得一個薄情的名聲。

讓妓女都覺得薄情可不是容易的事兒。看來,杜牧在酒和女人身上沒少花時間,果然是個“風流”的家夥,他竟好意思說出來。

6

杜牧的“風流”最引人注目的並不是他接觸過多少女孩子,而是他類似白居易對琵琶女的那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幕中,奉命至揚州公幹時路過金陵,遇見了“窮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寫下《杜秋娘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