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2 / 3)

寬容謾罵自己的朋友

寬容待人,能夠交結到長久的友誼,因為你的寬容行為對看到它和聽到它的人都能產生影響。請記住傑克·倫敦的勸告:“獻出你自己,學會寬容,樂於賞識和稱譽他人,並時刻保持能夠使自己得到成長和增加學識的靈活性——這一切便產生了幸福、和諧、美滿和事業有成。這就是一個人豐富多彩的生活應有的特征。”

6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尚未出名時,一曾經寫過一本關於天體的小冊子,被當時久負盛名的丹麥天文學家第穀發現。當時,第穀正在布拉格進行天文學的研究,繁忙當中,他向素不相識的開普勒發出邀請,請他和自己共同研究天文學。

開普勒得此消息當然非常高興,立刻攜妻帶女星夜兼程前往布拉格,誰想好事多磨,剛走到半路他便病倒了,當時已身無分文,第穀得知後給他寄了錢才使他一家來到布拉格。但由於妻子的緣故,開普勒和第穀產生了誤會,又因為自己沒有馬上受到國王的接見。便怪罪於第穀,認為是第穀使的壞,便很不冷靜地給第穀寫了一封信,毫無緣由地謾罵了第穀一通,不辭而別。

第穀是個脾氣極其不好的人,容易激動惱怒,但對於開普勒,他出奇地平靜,他太喜歡這個年輕人,他覺得這個年輕人富有才華,是極有發展前途的,便對秘書說:“請立刻代我寫信給開普勒,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他,說我和國王都是歡迎他的。”

第穀的胸懷感動了開普勒,他慚愧地第二次來到布拉格。和第穀合作不久,第穀就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臨終前,第穀將自己所有的資料和觀察星辰的科學底稿都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開普勒,開普勒後來根據這些資料和底稿整理出來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這就是寬容。誤解、謾罵、忘恩負義,都不去計較,並在臨終之前將一份最珍貴的信任托付給他。

《聖經》說:“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寬容是一片寬廣而浩瀚的海,包容了一切,也能化解了一切,裹挾著你跟隨著它一起浩浩蕩蕩向前奔湧。

寬容朋友獲得真情的幫助

友善是一種法術,而你可以是擁有這項法術的魔術師。

一次,瑪麗要舉辦一個重要的宴會,她邀請了她的老朋友比爾做宴會的廚師。比爾曾多次擔任瑪麗宴會的廚師,每一次都使客人和瑪麗很滿意。瑪麗相信這一次比爾也不會讓她失望。

沒想到,在宴會當天,比爾隻派了他的幾個幫手來為宴會準備菜肴。這幾個幫手的廚藝真是差到了極點,讓客人連連搖頭。瑪麗氣極了,她想到遇到比爾時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但瑪麗又轉念一想,羞辱比爾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隻會使比爾更不合作而已,沒準還會失去這個多年的老朋友,這對自己而言,太得不償失了。

瑪麗再見到比爾時,她和顏悅色地說:“比爾,我很遺憾上次的宴會你沒有來。你可能都不知道你對大家來說有多麼重要。我們都希望能吃到你親手做的菜。”比爾高興地問:“是真的嗎?”瑪麗點頭道:“當然是真的。我下星期還要再舉辦一次宴會,不知你願不願意幫我這個忙?”比爾忙點頭道:“當然願意。”

一星期後,比爾不僅參加了宴會,而且盡最大努力做好每一道菜,讓瑪麗和客人十分滿意。

放開心胸,寬容待人,別人自然樂意與你交往。在某種意義上寬容待人可以解釋為與人為善。與人為善是一種法術,有時候它不僅可以使別人迅速地改正錯誤,而且還能使別人比原來做得更好!

寬容朋友瞧不起自己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聰明的人勇於認錯,不僅能避免以後犯同樣的錯誤,還能得到人們的原諒和尊敬。

大師達·芬奇,他曾經在一次藝術家的聚會上,不知出於什麼動機,對雕刻家大放厥詞,他說:“雕刻是機械呆板的工作,因為它需要的智力比繪畫少。雕刻是賣苦力的活兒,從事雕刻這一行業的人,每天收工時,從頭到腳,都是粉塵,就像泥瓦匠和油漆工一樣肮髒不堪。”

這些顯然是沒有道理的話,刺傷了在場的雕刻大師米開朗基羅。“文人相輕”,雖然這句話出自中國,大概外國同行,也免不了會有這種人性上的弱點。喜歡說自己的好,別人的不好,喜歡聽有人說自己的好,更喜歡聽有人說別人的不好。

達·芬奇說完就回到寓所睡覺了,米開朗基羅卻睡不著,你老兄不就是認為自己在繪畫方麵是首屈一指的天才嗎?鄙人不行嗎?好,我要證明我並不比你差。於是,他接受了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的任務,用了4年工夫,將這幅工程浩大的作品畫完。由於長時間仰臉作畫的緣故,當他走下腳手架時,看任何書麵的東西,都得抬起頭來,頸椎都變形了。

對這幅震驚世界的巨型油畫,拉裴爾讚歎備至,“天啊!米開朗基羅是用與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達·芬奇在看了這幅傑作以後,走到米開朗基羅的麵前,對他說:“我對雕刻家的那些不遜之言,激怒了你。我為我以往的那種卑劣行為,向你道歉。”

米開朗基羅說:“藝術家必須互相原諒彼此的過錯。”

隻要能夠真誠的而不是偽善的,深刻的而不是應付的認錯。即使還不肯原諒的話,至少那一刻,你的心得到了一分平靜。

寬容身邊的每個人

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我們互相支持;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我們同甘共苦;因為我們是朋友,所以我們彼此寬容。

戰國時期的鮑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對管仲頗為理解和信任。

有一次,鮑叔牙和管仲兩人合夥做生意,憑著兩人的機智和謀略,生意做得頗為成功,兩人也因此賺了不少錢。可是到最後分錢時,管仲卻偷偷地多分了點錢給自己。有人發現此事告知了鮑叔牙,要求鮑叔牙對管仲嚴加懲罰,鮑叔牙卻並沒有這樣做。以他對管仲的了解,他知道管仲並不貪婪,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因為家庭貧困。因此,鮑叔牙不僅沒有指責管仲,反而處處幫助管仲,讓管仲感激不已。

管仲後來又在鮑叔牙的門下做事,但因不懂為官之道,結果越幫越忙,越弄越糟,使得鮑叔牙選拔人才的眼光受到許多人的置疑。但鮑叔牙依然沒有指責管仲,而是盡心竭力地在政治上幫助管仲,使管仲收獲頗多。

後來,鮑叔牙還極力推薦管仲做齊國的宰相,自己甘當副手。管仲也不負鮑叔牙所望,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對鮑叔牙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管仲感激不盡,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朋友之間,寬容源於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若是真朋友,則必能寬恕對方的一切無心之過,不要讓你的朋友被你的怨恨所腐蝕。反過來,以你的寬容之心,讓他得到力量,展翅高飛,這才是君子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