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了猜疑心,就同烏雲遮住了陽光一樣,妨礙自己去觀察事實真相。因而,對於周圍的人和事,必須善於觀察,善於調查研究,一定要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當然,要真正做到這點,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可以請自己信得過的人幫助參謀分析,消除一切荒唐可笑的想法。另外,遇事可多往好處想。通常,人在高興和感激的時候,不大會多疑。許多事情,別人本來無心,你往壞處想,卻會想出問題來。

漢獻帝時,董卓架空皇帝,自己握有重權,任命他的親友執掌兵權,就連他的侍妾剛生下的兒子也被封為侯爵。他性情殘暴,隨意殺人,部下將領稍有差錯,就會被當場處死。當時司徒王允等大臣密謀除掉董卓。王允說服了董卓的隨從待衛呂布,讓呂布作為內應,和王允等大臣布置的勇士一起殺死了董卓。董卓被殺時,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正在王允家做客,聽到這個消息感到很突然,不由得驚歎了一聲,王允因此懷疑蔡邕是董卓的心腹,於是非常生氣,斥責蔡邕說:“董卓是國家的大賊,幾乎使漢室滅亡,你是漢的大臣,應當和大家一樣普天同慶,而你卻懷念他的恩惠,為他而悲傷,這不是與他共同為逆嗎?”於是馬上把蔡邕逮捕了,交給了朝廷。蔡邕說:“我深明君臣大義,怎麼可能背叛國家而袒護董卓呢!我情願在臉上刺字,砍去腳,讓我繼續寫完《漢史》。”許多士大夫同情蔡邕,設法營救他,但都沒有成功。太尉馬日碑對王允說:“蔡邕是曠世奇才,對漢朝的史事典章非常精通,應當讓他寫完史書,這將是一代大典,況且他犯的又不是什麼大罪,殺了他,會讓天下士人失望的!”王允卻說:“從前漢武帝不殺司馬遷,結果使他得以完成謗書《史記》,並流傳後世。如今國運中衰,兵馬就在郊外,不能讓奸臣在幼主身邊撰寫文書,這既無益於皇帝的聖德,還會使我們這些人受到譏諷。”於是蔡邕就冤死在獄中。其實蔡邕隻是因為有才華,受到董卓敬重,舉薦為官,根本不是董卓的什麼心腹。王允不顧客觀事實,依照自己的猜疑想法,殺死了蔡邕,這一舉動使董卓的部下感到了深深的危機,因為蔡邕都可以被懷疑成董卓的心腹,而失去性命,更何況自己是董卓的部將呢?於是董卓部將反叛,血洗長安。王允在蔡邕被殺不到兩個月之後,也和自己的妻子、兒女一起被殺,他的猜疑和獨斷專行對人、對己都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開誠布公信任別人

通常,人們對自己信得過的人,不大會產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總以為別人在同自己作對。因此,多疑的人應特別注意同別人直言相告,坦誠相處,有了彼此間的信任,猜疑的基礎就不存在了。如果對某人一旦產生了猜疑,則更應如此,可以主動與對方接觸,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互相交心通氣。這樣不但可以消除誤會,驅散疑雲,還能更加增進彼此間的友誼。並且,關係融洽,互相信任,有利於團結一致,攜手前進,因多疑而引起的焦慮苦惱也就一掃而光。因此,建立自信,並與別人真誠相處是改變多疑心理的基本辦法。同時還需注意拋棄成見和自我暗示。一般多疑的人往往是在主觀上先假定別人對自己不滿,然後把生活中許多無關的事拉扯在一起,來證明這個成見。有一些還是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來的,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真是“無端愁緒憑空來,全因猜疑生風雨”。因此,猜疑也是一種自我暗示的心理,它預先主觀地設定一個框框,然後按圖索驥,按框框取舍材料,進行自我論證。結果,疑心越來越重。因此消除猜疑還必須拋棄成見和這種自我暗示。

開闊心胸自我解脫

多疑的人心胸狹窄,固執己見。因此,必須針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加以克服鍛煉,做到心胸開闊,達觀坦蕩,自我解脫。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多參加文體活動,經常到郊外遊山玩水,登高望遠,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這樣會使自己心胸開闊,生活得輕鬆活潑,充實愉悅,根本無暇去思索那些毫無意義的閑言碎語。久而久之,自己會變得豁達大度、樂觀開朗起來,狹隘多疑的心態也會得以改變。

猜疑的解除自然就在於主動地與人交往,親近人與人的關係,彼此互相信賴,以及在自己的心靈中進行正確的心理調適,以積極的進取精神釋放出心裏的不平、積怨、苦悶與煩惱。疑心太重的人,於人於己都貽害無窮,所以有猜疑性格的人,應當徹底反思,重新審視自己,盡快擺脫疑心的泥潭。過多地陷入對平凡小事的猜疑中,對別人的一言一行都過於敏感,時刻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印象這類瑣事,時刻擔心別人小看了目己,輕視了自己,無端地猜疑別人,這全是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全是自出難題,自設障礙,自找苦吃。

樹立正確的競爭觀念

長期以來社會上存在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絕對平均主義保守思想,這是嫉妒心理產生的社會根源,所以改變這種社會觀念,是克服嫉妒心理的一劑良藥。營造良好的社會競爭環境,以競爭環境來疏導嫉妒心理,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營造一個以科學、合理的競爭機製為主導的社會良好環境,就會使嫉妒之風無立錐之地。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可以讓人人都愉快地接受“合理超越別人或被別人超越是極其自然的”這樣一種心理。

合理的競爭觀念,還會使人清醒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幫能力。一個人了解了自己,便不會怨天尤入,便不會嫉妒,因為他知道自己辦不到的就是辦不到,辦得到的就是辦得到。比如烈日下汗流浹背的建築工人,不會嫉妒辦公室裏的建築設計師;兢兢業業的清潔工不會嫉妒西裝革履的總經理一樣。

另一方麵,屬於暫時領先而惟恐別人超過自己這一類型的嫉妒者,要時時開導自己:世上萬事萬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業績和成就都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創造出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原來先進的東西,必將被更先進的東西所代替,“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所以企圖壟斷某種先進的成就,永遠當“權威”,不讓別人超過去,是根本辦不到的。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生命有限,不可能成為某一技術或某一學科的永久權威。有智慧的人,當自己成名之後,更應謙虛、謹慎,甘當後起之秀的“人梯”,扶持他人趕上來,為他人的事業成功添磚加瓦。當他人在自己扶持和幫助下獲得了驚人的成就,或者超過自己時,不但不嫉妒,反而由衷地高興,這才是學者、專家和權威們應有的風度和胸懷。甘當“人梯”,把他人扶持上來,不但不會損害自己,而且愈顯得高尚和偉大,其聲譽也將愈來愈高,備受人們的欽佩和稱頌。我國多次獲得全國圍棋比賽冠軍的著名圍棋名將聶衛平,在一次全國圍棋比賽中敗給了後起新秀,事後他寫了篇文章在報紙上發表,題目就叫《沒拿冠軍,我也高興》。為什麼呢?他說:“當年我們脫穎而出,超過了老一代棋手,今天小將又戰勝我們,過一段時間,又有新的新秀戰勝他們。這正是我國圍棋事業興旺發達的標誌。”聶衛平的眼光可以說是非常長遠的,值得很多人學習。

自我期望值不要過高

要避免和克服嫉妒,重要的一條是期望值不要過高。那種不切實際的奢求,過高的期望值,往往不能達到,反而容易產生嫉妒。

每個人都要冷靜而客觀地衡量自己的主客觀條件,掂一掂自己的分量,製定目標,力求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可過高地要求自己。

當經過努力達不到既定目標時,不要氣餒,更不要嫉妒達到目標的人。要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把目標修訂得更切合實際一些,使其穩步、踏實地前進,切不可對超過自己的人嫉妒起來。

如果自己未達到目標人家達到了,就嫉妒人家,做些有損他人的事,既對他人不利,對自己也無所裨益。在嫉妒別人成功的憤懣情緒困擾下,必然踏步不前,甚至更加落後,原來可以達到的期望值,反而達不到了。所以,嫉妒別人的結果,倒是害了自己,誤了自己的大事,豈不是太愚蠢嗎?目標要視自己的力量和條件而製定,實事求是。這樣,既可達到目標,又不會嫉妒他人,何樂而不為呢?

衝破障礙收獲成功

有的人在遭受了大的打擊時,認為活著很痛苦,不如死掉算了。其實一個人走向毀滅時,是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氣的。既然有勇氣死,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去呢?的確求死或許是一種解脫,但正如俗話所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雖然活得很痛苦、很絕望,但總尚存一線希望,也許這個希望很渺茫,也許這個希望永不能實現,可不管怎麼說,生命的轉機總是存在的。活得辛苦,活得委屈,活得卑微,但隻要身體不死,心靈就有複蘇的一天,弱者也有弱者的活法。如果一死了之,那麼就表示一切都結束了,包括希望也不複存在了。這種死實際上代表著懦弱,代表著失敗,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自己打敗了自己。生命需要韌性,在人生的低穀時,好死不如賴活著,就是一種韌性。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各人承受這種不如意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能很快從打擊中掙紮出來,有的人則不堪一擊。在屈辱的時候,你不要去計較麵子、身份、地位,也不要急著出人頭地,要沉得住氣,隻要活著,就有機會。要堅信,風雨過後,就會有絢麗的彩虹。

如果由於懦弱,使你不敢做一件事,那麼在做這件事之前,先預測一下如果做了這件事,它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有時候做出最壞的打算,可能喚起一個人心中最大的勇氣,他會因而產生一種義無反顧的勇氣,去衝破第一次精神上的束縛。一旦有了這種勇氣,就可能會在氣勢上壓倒對方,獲得絕處逢生的效果。既然我們別無選擇,那麼不如鼓起勇氣做一次冒險,一次冒險比一萬次猶豫、無可奈何和絕望都要壯烈。相信誰也不能主宰我們,更要相信誰也無法阻撓我們,相信世界就是因為我們而存在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加倍珍惜,並且從容而理智地把握呢?也誨我們曾經總是不能痛痛快快地表現自己,但自己不是永遠的懦夫!承認我們曾經一次又一次失敗過,相信我們的力量和智慧最終能摒棄失敗,獲得成功!

肯定自己尊重自己

一個人首先要尊重自己。隻有尊重自己,看得起自己,才會不懼怕別人,不懼怕和別人交往。人們從小受到虛假的觀念、準則和信條的限製,往往使入意識不到實際上自己是多麼有能力,多麼有優勢!要知道自己也是生活的創造者,有力量改變生活的任何一麵,解決自己的問題隻有靠自己。一旦自己砸碎消極思想的鎖鏈,自然會獲得健康、幸福、富裕和寧靜。當自己闖過一道道難關,再回頭看看,現在的磨難其實算不了什麼。一定要堅持,越不能堅持越要堅持,黎明前最黑暗,勝利前最絕望,成功前最渺茫。一旦人開始體會到了勇敢的好處,以及它所帶來的尊嚴,人們將首次感覺到自己有了根。其次,要愛別人。隻有你愛別人,別人才會同樣地以愛來回報你。“投我以李桃,報之以瓊瑤。”而當你們都懷著愛心生活和交流時,你和別人彼此都不會有怯懦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