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與否並不在於你擁有什麼,你是誰,你處於何種地位,或你在做些什麼事情。隻要你想快樂,你就能快樂。做同樣的事,賺同樣多錢的人,其中一個人可以笑口常開,另外一個或許整天愁眉苦臉。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差別呢?答案是:他們的心理狀態不一樣。
微笑永遠是受歡迎的,它來自快樂,也可以創造快樂。
推銷怪傑巴赫有個神明的建議:在你心目中確有一個你喜歡的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勇往直前,不可轉移。當你把全部精神集中在你所喜歡的事業上時,在往後的歲月之中,你會發覺,你所渴望的機會一個接一個,你都掌握到了。這就像珊瑚靜止於水中,而它所需要的原生物卻不斷地送上門來。
你要時時把自己想象成有才幹,待人誠懇,有益於社會的高貴的人,而這種思想必然時時刻刻改變你,使你的人格逐漸接近這種典型。你要知道,思維的力量是無與倫比的。
心中經常保持一種正常的心理態度——毅力、誠實、愉悅。正確的思想乃是創造之母。我們想要獲取什麼成就,隻要心擺在那邊,總會有收獲。把頭抬起,揚起你深鎖的雙眉,你就是明日的主宰。
知足和感恩是快樂的源泉
有錢不一定快樂,擁有知足和感恩之心才是快樂的秘訣。
我們要學會感恩和知足,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真正快樂起來。
以寫《達到經濟自由的九個步驟》一書而著名的奧曼,自己買得起勞力士手表和名牌服飾,開得起豪華跑車,也能夠到私人小島度假,卻坦白承認她沒有滿足感,甚至有好友在旁,她仍然感到寂寞。
奧曼說;“我已經比我夢想的還要富裕,可是我還是感到悲傷、空虛和茫然。錢財居然不等於快樂!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東西才能帶來快樂。”
像奧曼那樣,為錢奮鬥了大半輩子才悟出“有錢不一定快樂”道理的人不在少數。她如果肯在聖誕假期當中靜下心來讀讀普拉格的《快樂是嚴肅的題目》這本書,她會感悟出感恩之心是快樂的秘訣。
普拉格的書中引述了一個觀點: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人本身出了問題,把有問題的部分修理好就行了。根據他的看法,不知感恩是造成不快樂的一大原因。特剮是在布施禮物的“快樂假期”裏,他提醒做父母的應該好好教導孩子知道感恩與滿足。他認為,“如果我們給孩子太多;讓他們期望越來越大,就等於把他們快樂的能力給剝奪了。”他認為做父母、做長輩的有責任要求孩子們學會從心裏說“謝謝”。
知足也是快樂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家多易居說,佛家早就看出,人類不快樂的最大原因是欲望得不到滿足與期望不得實現。而美國文化培養出來的普拉格則詳細區分“欲望”與“期望”。他說:“雖然欲望也許有礙快樂,卻是‘美好人生’不可缺少和無法消除的成分;期望則是另一回事,例如,我們期望健康,但得付出代價”。
普拉格舉例說,某一天你發現身上長了個瘤,你心懷忐忑找醫師檢查。一個禮拜後,當聽到良性瘤的診斷結果時,你會感到這一天是你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
事實上,這一天和你懷疑身上有瘤的那一天一樣,生理上的健康情形並沒有改變,如今你卻快樂得不得了。為什麼?因為今天你並沒有期望自己會很健康。
因此他說我們能夠也應該“欲望”健康,但不應該“期望”健康!就好像我們不應期望人生當中許多事:求職口試順利,投資策略成功,甚至所愛的人長命百歲。他說,如果我們分不清“欲望”和“期望”,我們便會感到“失望”。期望得不到實現,不但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也會破壞我們的感恩之心,而感恩之心是快樂的必要條件。
所有快樂的人都心懷感恩,不知感恩的人不會快樂,而你期望越多,感恩心就越少。在期望獲得滿足的一刹那,我們必須想到那絕不是必然的事。既然如此,感恩之心會增加我們的愉悅,也會使我們將來不至於不快樂。
猶太教和佛教都教人隨時心懷感恩。猶太教徒凡事都要感謝上帝:為了盤中的食物,清晨醒來、休假,甚至見到美麗的彩虹,都有感激上帝的頌詞。
各行各業的人努力工作,我們才有一切衣食器具與避風寒的屋宇,天下各種動物、植物、礦物的存在,提供我們維持生命和賞心悅目的資源。所以,我們必須學會知足和感恩。
苛求完美就不快樂
人人都想追求完美,那是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完美。
為了完美,我們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結果呢?也許你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99%,但因覺得還不夠完美,於是再潛心加強。一個月後,往前推到了99.9%,值得嗎?多花了30倍的心血,進步的幅度卻隻有0.1%而已,投資報酬率也未免太低了點吧!
是的,萬物都不完美,惟一的完美,大概就隻有造物主而已。然而,誰又知道呢?
不完美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恭賀自己,隻要能比以往進步一點,就值得我們驕傲。
有時候我們隻要停下腳步,拍拍自己的肩膀說:“今天事情處理得不錯。”你是絕對值得讚賞的。
曾讀過一個貪心人的故事,說是有個地主去拜訪一位部落首領,想要塊地。首領說,你從這兒向西走,做一個標記,隻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陽落山了,地主沒有走回來,因為走得太遠,他累死在路上。
貪心人走不回來,是因為貪。然而現實生活中還有一類人,他們不貪,可是也走不回來。有一次,有一個人要在客廳裏釘一幅畫,請鄰居來幫忙。畫已經在牆上扶好,正準備砸釘子,他說:“這樣不好,最好釘兩個木塊,把畫掛在上麵。”
木塊很快找來了,正要釘,他說:“等一等,木塊有點大,最好能鋸掉些。”於是便四處去找鋸子。找來鋸子,還沒有鋸兩下,“不行,這鋸子太鈍了,”他說,“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銼刀,銼刀拿來了,他發現銼刀沒有把柄。為了給銼刀安把柄,他又去校園裏的一個灌木叢裏尋找小樹。要砍下小樹,他又發現我那把生滿老鏽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他又找來磨刀石,可為固定磨刀石,必須得製作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為此他又到校外去找一位木匠,說木匠家有一把現成的。然而,這一走,就再也沒見他回來。
下午再見到他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五金商店裏往外搬一台笨重的電鋸。
你一定知道,世間的事沒有一件是絕對完美的,頂多也就是接近完美罷了,甚至接近完美也是很困難的。對於你要做的事情,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後才去做,那你就隻好永遠等下去了。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過高,總是追求完美,我們就稱這種性格為完美主義。完美主義的性格首先表現為固執、刻板、不靈活,給自己或他人設定一個很高的標準,非達到不可,受到挫折就感到很痛苦,不能接受。
某著名汽車製造公司的總經理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們公司的銷售還不錯,但離他的高標準有些差距,他不能忍受,跳樓自殺了。有位軟件設計工程師在編程序時要求自己像寫古詩一樣把字節寫得都一樣長,結果他日日夜夜地苦思冥想,工作效率和成果可想而知。
有的人要求自己的孩子利用所有的時間學習,不要貪玩,總是督促孩子學習,結果孩子很反感,產生逆反心理,厭學逃學,總也玩不夠。所以,完美主義的人應該把目標和方法訂得靈活一些,要有一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理準備,這條路不行可以走那條,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鈷牛角尖。
完美主義的人往往不願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點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沒有什麼好朋友,總也找不著愛人,和誰也合不來,經常換單位。為什麼?那是因為他誰也看不上,甚至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別人的主要的優點。有的人不允許自己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緊張,更不能容忍自己在緊張時那不自然的表情,一到發言時就拚命克製自己的緊張,結果越發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身體有絲毫不舒服,經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經常去醫院檢查。其實,每個人都有缺點和不足,都會有緊張、不適的體驗,這是正常的表現,必須學會接受它們,順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規律抗拒,必然會越抗越烈。
完美主義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當然會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樂,痛苦就常常跟隨著他,周圍的人也一樣不快樂。學會欣賞別人和欣賞自己都是很重要的,是使人更進一步實現下一個目標的基石。
完美主義的人容易隻顧細節而忘記了主要目標,讓別人覺得他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沒有效率。許多時候你要讓自己“豁出去”。
完美主義性格的形成和早期教育有很大關係,但成年後還是可以有意識地調整的。你要學會對自己和他人睜一隻眼閉一眼,這樣才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用機智化解不順
車窗外風和日麗,大偉和珍妮的心情都好極了。
“今天我做了件好事。”大偉把音響的聲音轉小,很得意地對女友珍妮說。
“什麼好事?”
“你知道那個小塗吧!”“小……塗,噢,就是你們銀行櫃台那個新來的服務員。”珍妮的記性不錯。
“是啊!”
“那人看起來呆呆的,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大偉抿抿嘴,把一抹得意的笑容抿上嘴角:“那還用說,今天嚇得差點尿了褲子。”
“真的?”珍妮的興趣提高了。
大偉點點頭說:“今天他忙昏了頭,竟然多放了疊鈔票:在客人的錢袋裏。這一疊就是5000塊。”
“天啊!那他不是賠死了。能不能找得到那個客人啊?”珍妮同情地說。
“就算找得到,他也不見得會承認哪!”大偉說。
“那慘了,小塗隻好認賠了。”
“嘿!有我這個諸葛亮在,他慘不了!”大偉神氣活現地說。
“小塗哭喪著臉來找我商量,我出了個主意,對他說;‘有存折就有客戶資料,你就打電話給那個客戶,對他說你不小心多給了他1萬塊。’”
“1萬塊?不是才5000塊嗎?”珍妮插嘴。
“別急,你聽我說嘛!小塗就照著我說的打電話給客戶。結果不出所料,那位客戶一聽,想也沒想馬上說:‘1萬塊?隻看到多了5000塊啊!’”
用機智可以化解人生的許多不順。
一家大醫院每日病人很多,醫生也以輪班的方式日夜都有門診。由於門診很多,被派到門診的護士人手卻不夠,往往一個人要當好幾個人用,所以有一位婦科的陳醫生在。為病人看病時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十分不方便。
為了一些材料和未及時消毒補充的器具,陳醫師對護士長反映了很多次,每一次護士長都有很充分的理由,不是今天急診室忽然爆滿,隻好調門診的護士啦,就是哪個醫生的病號特別多,讓護士忙得不可開交,所以沒有辦法及時準備好器材。反正不論如何,都有很充分的理由,很輕易地就辯駁了陳醫師的問題。陳醫師的問題就一直存在著。
有一天,一位婦女看病,剛看到一半,陳醫師發現少了一個器材,隻好讓婦人在診台上躺著,自己坐在旁邊盡量講些笑話來消除婦人的不安。隔了5分鍾護士才匆匆地送來消毒好的器材。
事後,陳醫師一反常態地不再像過去一樣跑去找護士長理論,聽她那一堆辯解。
冷靜下來的陳醫師,會怎麼樣來處置呢?要是你是陳醫師會怎麼做呢?
他平靜地寫了張申請書送給院長的秘書,申請的內容是:“本科因實際需要,必須采購一台全自動消毒設備,請予以核準采購。”
其實陳醫師根本不知道是否有這種全自動消毒設備,即使有,必定也價格不菲。
院長看到了這封申請書後覺得頗為奇怪,於是召開會議了解原因。在這個會議上,上級主管提出了解決辦法,做了最好的人力分配。
從此,陳醫師的煩惱沒有了。
提高自己的智慧,不是為了和人針鋒相對,而是要讓頭腦更為靈巧,找尋到正確的行事之道。
你約會遲到,大概要遲15分鍾,那麼,你用電話通知對方時,倒不如說:“我也許要遲30分鍾。”假如你老實地說:“我要遲15分鍾。”那麼,即使你隻是遲了14分鍾,對方也會覺得已經等你很久了。可是,你說是30分鍾,卻隻是遲了15分鍾,他會覺得你早到了,非常高興看見你。你已經早到了15分鍾,他還怎麼好意思責怪你?
不要給對方太大的期望,也不要許諾一些什麼。當你讓他失望,卻又很快給他一個驚喜,這樣,他會心悅誠服。
即使你沒有,你也要設法讓他感到你努力不讓他失望。
所以,聰明的人不會說“我永遠愛你。”他們隻會說:“我不知道可不可以,但我會努力。”
那麼,即使他後來變心了,你也會原諒他,因為你栩信信曾經付出最大的努力。如果他一開始便說永遠愛你,後來卻做不到,你會認為他根本沒有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