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活出自我的本色(1 / 3)

怡然自得的人更能承受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鬥爭。

學會喜歡你自己,愉快地接納你自己,培養自信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當你堅信這一點,你會比其他人至少少掉50%的煩惱。否則,你將會永遠不快樂。

有一個叫凱絲·達莉的電車車長的女兒,特別辛苦地學會這一點。她想要成為一位歌唱家,但是她的臉長得並不好看。她的嘴很大,牙齒很暴,每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在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裏,她一直想把上嘴唇拉下來蓋住她的牙齒。她想要表演得“很美”,最終呢?她使自己大出洋相,注定了失敗的命運。但是,在那家夜總會裏聽這個女孩子唱歌的一個人,卻以為她很有天分。他說,“我很直率地說,我一直在看你的演唱,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麼,你覺得你的牙齒長得很難看。”這個女孩子頓時覺得無地白容,可是那個男的繼續說道:“難道說長了暴牙就罪大惡極嗎?不要想去遮掩,張開你的嘴,觀眾看到你不在乎,他們就會喜歡你的。”他很犀利地說,“再說,那些你想遮起來的牙齒,說不定還會帶給你好運呢。”

凱絲·達莉接受了他的忠告,不再去注意牙齒。從那時,她隻想到她的觀眾,她張大了嘴巴,熱情而高興地唱,最終她成為電影界和廣播界的一流紅歌星。其他的喜劇演員如今都還希望能學她的樣子呢。

著名的威廉·詹姆斯說,一般人隻發揮了10%的潛能。“跟我們應當做到的來比較,”他說,“我們等於蘇醒了一半;對我們身心兩方麵的能力,我們隻使用了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具有多種能力,卻習慣性地不知道怎麼去利用。”

我們都有這樣的能力,因此我們不應該再浪費任何一秒鍾,去憂慮我們不是其他人這一點。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以前從沒有過,從開天辟地一直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人完全跟你一樣;而將來直到永遠,也不可能再有一個完完全全像你的人。新的遺傳學告訴我們,你之所以是你,必是因為你父親的24個染色體,和你母親的24個染色體所遺傳到的是什麼。“在每一個染色體裏”,據阿倫·舒恩費說,“可能有幾十個到幾百個遺傳因子——在某些情況下,每一個遺傳因子都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點也不錯,我們是這樣“既可怕又奇妙地”造成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即便在你母親和父親相遇而結婚之後,生下的這個人正好是你的機會,也是30億萬分之一。換句話說,即使你有30億萬個兄弟姊妹,也可能都跟你完全不一樣。這是光憑想象說的嗎?不是的,這是科學的事實。

有一部日本電影《櫻花戀》,裏麵的女主角是位日本姑娘,因為想要去動手術做雙眼皮,使她的美國丈夫大生其氣。

日本姑娘想做雙眼皮的目的是要使自己變得像美國人,她以為那樣“會使丈夫覺得她更可愛”。但事實上那位美國丈夫所愛的卻正是她原來的東方麵貌;換句話說,她丈夫就因為她長了單眼皮、矮身材、直頭發才愛她。

事實上,我們差不多每人都有過這種感想:往往美國人在中國所挑選的中國太太,並不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認為漂亮的。相反的,他們挑的卻正是我們認為不漂亮的。他們常常喜歡找一些身材特別嬌小玲瓏,頭發完全是中國原始的樣式,沒有花花卷卷,鼻子不高,單眼皮,而舉止也保有中國固有的文靜的姑娘。因此,常有人覺得美國人的眼光奇怪。

其實,他們的眼光是正常的。他們如果愛那種西洋化了的東方人,那就幹脆去娶一個他們本國的姑娘,不是更標準嗎?他們愛東方人,就是因為東方姑娘們是東方姑娘,具有一切東方姑娘的特色和東方的美點。而我們中國人卻正和他們站在相反的觀點上。我們有時欣賞西方人的風儀,對自己本來的麵貌反而覺得平庸無奇,所以,極希望把自己弄得西洋化一點。

當然,按一般“美”的標準來說,最好的是西方人具有東方的美點,或東方人具有西方的美點。所以有許多歐亞混血的孩子,都是很漂亮的。

可是愛情卻不一定是如此,一個人對一個人產生愛情,往往不是愛對方夠上什麼標準,而隻是愛上他的特色。否則大家都向著少數的幾個標準美人進攻,其他那些不夠“標準”的,豈不找不到對象了嗎?

既然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合乎“美”的世界標準,那麼與其勉為其難的用不自然的方法改造自己,就不如好好地保存自己的特色。一個人生來的特點可能就是她的美點,我們不必希望自己像某個明星,我們應該希望自己隻最像自己。

談起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特色,就不免想到那些電影明星。有一陣子,我們在報紙雜誌上,看見許多明星的照片,都有點像A,又有一陣看見許多明星的照片都有點像B。這些人不懂得發揮自己的特色,而隻知“東施效顰”,就難怪他們隻能做默默無聞的三四流角色了。

記得以前有位美國太太,在上海某照相館照了一張照片,拿回來一看,照相師把她下頰上的一塊凹下去的印子給修掉了。也許因為這位太太是學藝術的,當時她很不高興,問照相師為什麼給她修掉。照相師當然解釋說因為這樣比較好看,她說:“不管好看不好看,那是我臉上有的東西,你就不該把它修掉。”

當然學藝術的人不免有點怪癖,不過,這也說明了,藝術上所說的“真”,究竟是美的條件之一。如果把自己弄得不像自己,失去了應有的真,那就無從談到“美”了。

假如你愛你自己,而且也希望別人所愛的是你的本色,那麼,你就不必去模仿別人,而要發揮你的本色,使它顯出光彩來。

向著理想每天前進一小步

如果我每天發一個下麵這樣的、小小的誓言,我們的思想就會更加健康,我們的心靈就會更加快樂;

多一些笑臉,少一些愁苦,不要讓壞的心情和糟糕的事件影響我們的一天。

多一些愛,少一些恨,因為愛意味著生命,恨則是毒死心靈的慢性毒藥。

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尊敬,少一些憎惡。

讓我們的頭腦更多地接受他人的觀點,不要讓它被偏見所蒙蔽。

用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必須完成的工作,對不盡如人意的工作少一些滿足感。

如果必須放棄,我們應該用一種更為愉快的心態去放棄;對自己所做的善事,少期待一些別人的表揚。

對與我們交往的人,少發一些脾氣,多一些理解。

讓自己的身體多一些活力,不要因為忽視和放縱毀壞自己的身體。

對別人所犯下的錯誤多一些原諒,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少一些原諒。

對自己的心靈多一些誠實,少一些愚弄自我的虛偽。

對鄰人的誌趣和事情敞開自己的心靈,少一些關注個人的事情。

少一些墮落,少走一些老路,多給自己一些驚喜。

更加嚴肅地對待我們的信仰,把它看成一種生活方式,不要把它看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總之,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忠誠,向著我們的理想每天前進一小步。

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

霍爾丹爵士在他的自傳中講述了他早年時期遇到的一件事。我們應該能夠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還有六周的時間,他就要與一位漂亮的姑娘結婚了,這六周的時間對於他來說無疑是非常快樂的。他非常高興,認為自己今後的生活也是快樂的。

但是,他所愛慕的這位姑娘突然與他解除了婚約。她沒有對此做任何解釋,有人告訴他,他再也見不到這位姑娘了。這樣,他永遠也無法了解姑娘這樣做的動機。

以下是他針對這一事件所說的唯一一句話:“我非常感謝她給我這快樂的六周。”他沒有責備對方,也沒有說尖刻的話,隻有感激。

雖然姑娘解除婚約可能是由於一些不光彩的原因,但是,這段美好的歲月在他的心中永遠也無法磨滅。這段幸福的時光將永遠留在他的心裏,無法抹去。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生活持有正確的態度,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抹去我們的美好記憶。霍爾丹爵士講述自己這段羅曼史的時候年紀已很大了,但是這段美好的記憶仍然存留於他的心中。

如果一個人能夠珍藏自己的記憶,即使失去了自己的快樂,他也仍然不會感到孤獨。隻有我們自己,由於不能心存感激和不能把悲傷忘掉,才會剝奪自己的快樂。如果我們能夠將其珍藏,一次的快樂就會變成永遠的快樂。

死亡是可怕的,但是,沒有快樂更加可怕。我們為什麼要讓快樂從身邊溜走呢?如果我們能夠抓住它、珍藏它,它就仍然屬於我們。

即便是現在,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與慷慨,快樂仍然會回到我們身邊。如果我們能夠運用這一簡單的真理,即便是死亡也無法剝奪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變得貧窮。

即使我們所深愛的人,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已經變得沒有價值,但是美麗的事物是永恒的,我們遲早有一天會重新發現它。

如果我們能夠記住這一真理,我們就永遠也不會再害怕接受偉大的事業和深厚的愛。

追求學習享受快樂

鑒智《信心銘》說:“無幻空華,何營把捉。得失是非,放卻一時。”這句名言是說:一切榮華富貴是虛幻無實的,何必勞碌一生去追求,不妨把得失是非立刻拋棄。

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片玉米農場,某人看見其主人在那裏辛苦工作,便問道:“為什麼要那麼辛苦地工作?”主人回答說:“提高收成,多賺點錢嘛!”“賺那麼多錢又幹什麼?”“好買更大的農場啊!”“買更大的農場幹什麼?”主人聞言,無話可對。

農場主或許從勞動中找到了樂趣,但是,照他的話說,則一輩子都在為工作而忙碌,永無停息地工作。這又如何享受人生呢?

對我們凡夫俗子而言,遠離利害得失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要生活,但這一輩子若趴在算盤上過日子,那又有多累啊!能把榮華富貴看成身外之物,那也算是“智聖人生”吧。

才華橫溢、博聞善辯、英勇果敢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但是,這些並非最可貴,最可貴的是一個人優良的道德品質,重視自己的道德修養,善於取人之長,勇於改己之過,使自己日趨完善。

範縝是南北朝的思想家,小時失去了父親,跟著母親過著窮苦的生活。他自幼聰明過人,很小就開始在家自學了。十八歲時,他成了鄉裏有名的“才子”。

有一年,範縝對母親說:“我想外出求學,去見見世麵。聽說沛郡相縣的劉先生,人品和學問都很好,我想到他那裏讀幾年書,行嗎?”母親答應了。

範縝流著眼淚拜別了母親,穿著布衣草鞋,徒步走了三十多天,行程1000多裏,來到劉家。

當時,劉招收了幾十名學生,這些學生大多都是達官貴人的子弟,他們一個個穿著華麗的衣服,坐著漂亮的馬車,還有書童陪伴,傭人伺候。看著範縝身上穿著補丁的衣服,腳上穿著草鞋,吃的是粗茶淡飯,就經常在一塊嘰嘰喳喳地說:“瞧他那個鄉巴佬樣兒,從那麼遠的地方來,連個車也沒有,窮光蛋。”

範縝假裝沒看見,也沒聽見,他深知,學好了,比吃好、穿好更重要。經過幾次交談,劉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學生。

有一次,一位朋友問劉:“你的學生中,誰最有出息呢?”“範縝!”劉毫不猶豫地答道,“他吃的儉省,穿的寒磣,可將來最有出息的也就是他。”

減弱私心勇於承擔責任

狹隘的人,往往自我意識很重,因此要想使自己變得大度起來,首先要有意識地淡化心中的自我意識,對別人的言行少去計較。

1933年,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加利福尼亞的哈理遜紡織公司,因一場大火化為了灰燼,3000名員工悲觀地回到家裏,等待著董事長宣布公司破產和失業風暴的來臨。在無望而漫長的等待中,他們終於接到了董事長辦公室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員工繼續支薪一個月。員工們深感意外,他們驚喜萬分,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董事長亞倫·博斯表示感謝。一個月後,正當他們為下個月的生活發愁時,他們又接到董事長辦公室發來的第二封信,董事長宣布,再支付全體員工薪酬一個月。3000名員工接到信後,不再是意外和驚喜,而是熱淚盈眶。第二天他們紛紛擁向公司,自發清理廢墟、擦洗機器,還有一些人主動去南方聯絡被中斷的貨源。

三個月後,哈理遜公司重新運轉了起來。對這一奇跡,當時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這樣描述的:員工們使出渾身的解數,晝夜不停地賣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幹25個小時。當初勸亞倫·博斯領取保險公司賠償金一走了之,批評他感情用事、缺乏商業精神的人開始服輸。現在,哈理遜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公司,它的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60多個國家。

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災難,其實都是人的災難,一旦人的災難被化解了,希望也就降臨了。

不要輕易否定別人的看法

要理解別人,體貼別人。盲目地否定別人的意見,許多時候隻是因為對別人的排斥。如果能夠做到理解別人、體貼別人,那麼就能少一分盲目。要善於發現別人的見解的獨到性,隻有這樣,才能多角度地看問題,那麼你就會發現固定在某一個立場上,固定在自己的立場上,有時顯得多麼傻。如果截然相反的意見會使你大動肝火,這就表明,你的理智已失去了控製。假如有人堅持認為二加二等於五,或者冰島在赤道上,你根本不用發怒,隻需對他的無知感到啞然失笑。隻有那些雙方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的事情,爭論才會最激烈。因此,無論何時都要注意,別聽到不同的觀點就怒不可遏。通過細心觀察,你會發覺也許錯誤在你這一邊,你的觀點不一定都與事實相符。

在我們的一生,很可能每一步都是對的,但是人生的大方向錯了,這樣就把最重要的事情耽誤了,把最重要的東西遺失了。其實人的真正使命在於找尋坦坦蕩蕩的、隨心所欲的、寧靜致遠的感覺。用一句幽默的話說是“與生活講和”。在人際交往中,讓步是一種常用的處理問題的方式。讓步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現,而是一種修養。讓步其實隻是暫時的、虛擬的退卻,為進一尺有時就必須先做出退一寸的忍讓,為避免吃大虧,就不應計較吃點小虧。況且有時聽取了別人的意見,反而會使自己受益無窮。

樂於接受人們背後的議論

A·J·斯彭德告訴我們一個很多人都難以意識到的現象:別人在談論我們時,其自由程度就像我們談論別人一樣。事實也本該如此。

其原因就在於,我們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過於自我滿足,以至於當我們突然發現這一事實時,我們就感覺到有些驚訝。

畢竟,我們必須麵對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經常會成為他人的談資,即便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他們討論我們,評論我們的性格和能力,甚至還經常背後取笑我們。

他們對我們的評價是客觀的,也是友善的,如果我們能夠變成一隻耗子,躲在牆裏偷聽他們的談話,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在我們生氣之前,一定要記住,他們的境遇與我們一樣。

我們應該知道,我們對別人的評論同樣也是友善的、客觀的。

有很多話,如果背後說,可能不那麼刺耳,但如果當麵說可能就會顯得不禮貌。這些話即使不魯莽,也是有關個人隱私,令人難堪的。

人們在林肯的背後稱林肯為“老亞伯”、“誠實的亞伯”,但從沒有人當麵這樣說過。林肯是一個有威嚴的人,即便是他的同事,也不會對他過於親密。可是,這樣的稱呼卻對林肯表示了一種敬重、熱愛和親近。

同樣,一位記者可能會以一種粗放的筆觸來描寫一位總統或者總理,而在當麵則不可能這樣說,即便他們是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沒有別人對我們的這種評論,生命就會變得索然無味。如果朋友們對我們感興趣、願意討論我們,我們應該樂子接受成為他們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