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活出自我的本色(2 / 3)

當然,我們也不應當懷有惡意,把好的說成壞的。這種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不要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裏

毫無疑問地,你在工作上是一個全心投入的人,而且幾乎是到了鞠躬盡瘁的地步。主管交給你的任務,你從來不打馬虎眼,要求你額外超時加班,你也毫無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是不是你分內的職責,你總是不忍拒絕。其實,你早已忙得分身乏術,焦頭爛額,但你還是強打精神說:“沒事!沒事!”沒有人知道你累得半死,但是,你就是不願開口對人說“不!”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是礙於情麵而不敢說“不”,或者因為不好意思說“不”,結果很多原本明明不該是自己的事,統統落在自己頭上。要不就是所做的事大大超過自己的能力負荷,讓自己麵臨崩潰的邊緣。

做老板的都喜歡全力拚命的員工,但你可知道,如果你一心講究犧牲奉獻,處處想討好別人,做一般人心目中的模範員工,最後你可能會喪失自我。

最明顯的現象莫過於,你總是強迫自己做一些你並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滿的情緒,你也強忍去做。你認為別人把這些事情交給你做,是因為看得起你,信任你的能力。如果你一旦拒絕,別人就會怪罪你,批評你不善於與人合作,使你產生一種罪惡感。總而言之,你不希望你的印象被別人大打折扣。

在一個團體中,這種“討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為心理學家稱這種舉動為“寄生依賴者”——企圖憑借外在的人和事來提升自我的價值。然而,行為心理專家發現,絕大多數寄生依賴者都不快樂,他們內心很容易焦慮。這種人往往過度依賴別人的期望,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裏,渴求別人讚美來尋求自己的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好評,他們就會自責,懷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麼差錯?

根據分析,很多“工作狂”都是寄生依賴者。他們每天工作動輒超過十幾個小時,就連節假目也不放過,他們兢兢業業,犧牲了個人的休閑以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在他們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之際,卻日漸疏離了與家人的關係。這種過度依存於工作的工作狂,就像是沉迷於賭博或宗教信仰一樣,行為完全被控製。

對工作狂而言,一旦不必工作,擁有了自由,就好像是遭人遺棄。所以,任何事他都想一手包辦,那樣可以讓他覺得被人愛戴,代表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你勸他:“何必那麼累?有些事可以交給別人做嘛!”他會用更堅定的語氣回答你:“我不做不行!除了我,還有誰能做?”表麵看來,工作雖然是束縛,捆綁他動彈不得,其實反而讓他覺得安慰,令他產生被人關心、被人需要的滿足。因為他相信,當他工作賣力的時候,別人才會注意到他的一言一行。

還有的人,則是缺乏自信,擔心拒絕別人,好像就表示自己太懶惰,太不通情理,會遭受責罵。他們害怕別人的權威,為了博取好感,維持與別人的關係,即使是無理的要求,也隻得點頭說“好”。

心理專家同時指出,比較起來,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成為寄生依賴者。因為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服從”、“聽話”、“溫順”,當別人有所要求時,“拒絕”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很多女性成長以後,周旋在丈夫、兒女、公婆、老板之中,她們極力扮演好各種角色,處處討好別人,一旦她們發現自己力不從心,就會陷入極度沮喪的情緒中。

事實上,我們常常過度在乎自己對別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們常常聽到調侃別人的一句話:“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什麼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責任,妄想完成每一件事,這根本是在自找苦吃。你真正該盡的責任是,對你自己負責,而不是對別人負責。你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價值觀的優先順序,確定究竟哪些對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這絕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對自己道德意識的認同。

你雖然讚成這種說法,可是你覺得還是有些為難,你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說“不”。真有那麼困難嗎?其實那是我們天生的本能。心理學家說,人類所學的第一個抽象概念就是用“搖頭”來說“不”,譬如,一歲多的幼兒就會用搖頭來拒絕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這個象征性的動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絕”,但也代表“選擇”,一個人通過不斷的選擇來形成自我,界定自己。因此,當你說“不”的時候,就等於說“是”,你“是”一個不想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勇敢說“不”,這並不一定會替你帶來麻煩,反而是替你減輕壓力。如果你現在不願說“不”,繼續積壓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極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麵對難以收拾的殘局,別人可能會反過頭來不諒解地問你:“你為什麼不早說?”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點,有時候,你可以勇敢地站出來說“不”。記住,你不必內疚,因為那是你的基本權利。

越過人為的防線

你肯定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一種戒備心理。隻有克服這一障礙,才能為良好的接觸打下基礎。無論是大學畢業還是其他任何剛來到新工作環境的人,在工作的初期都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同事對自己存有一種本能的心理戒備防線。

這是由於陌生感而產生的心理“禁區”,必須盡快設法予以消除才行。否則的話,會影響你與同事的關係。

消除這個禁區的方法,就是取得大家的信任。

在與同事交往時,在人品上獲得信任比在能力上獲得信任更有效、更迅速、更持久。這是因為,信任是一切好感豹基礎,它會將美好的色彩灑在你的身上。

1.誠懇麵不虛偽。心理學家曾對500餘人進行過測驗,居前幾位的優良品質是正直、坦率、忠誠、真實等等;而不良品質主要是不守信用、欺騙、奸詐等幾種。

誠懇是人際交往中如金子一般的品質,誠懇的人對待競爭是公開的。競爭時是對手,而等到競爭的勝負確定以後仍然是朋友,這是應該大力提倡的現代人的優良品質。

與同事相處時,無論你是否與他存在事實上的競爭關係,一定都要做到坦誠相見、以誠相待。

有些人認為,要想得到同事的好評與讚美,隻要阿諛奉承、曲意逢迎、委曲求全等才能做到。實際上,這是極為錯誤的,結果隻能是事與願違。

借用培根的名言:“成功與美德是衡量人生事業的兩把尺子,同時具備這兩者的人,是幸福的。”

2.隨和而不固執。人們愛將隨和理解為討好別人,將固執孤傲看作不同流合汙,其實,這還是固執的體現。

隨和與同執,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概念和態度,其所導致的結果也相反。

固執的人,不相信個人的內心體驗,缺乏更為廣泛的社會空間概念,他們在自己與大眾之間築起了一道彼此隔離的屏障,其結果是把自己孤立於眾人之外。

隨和是為人親和、寬容,是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的表現。隨和的人,有人生的快樂,有眾多的朋友,對同事和領導都不拘束不苛求,這樣反而更容易讓領導欣賞自己,讓同事讚美自己。

3.自信而不自卑。自卑的淺層表現,是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層的體驗則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自卑的人,並不一定真的能力差。例如,第一個發現脫氧核糖核酸的科學家弗蘭克林,在遇到權威的挑戰的國際會議上,竟然違心地承認自己的發現是錯誤的,將本應該由他獲得的諾貝爾獎拱手讓給了別人。

弗蘭克林的悲劇在於他缺乏應有的自信,致使良好的機遇迅速流產了。這實在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

存在主義心理學認為:相信自己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最值得信賴的是自己的智慧和潛能,而不是別人。

因此,為了讓別人信任你,就請你先相信自己吧!

假如你自己都無法做到相信自己的話,那麼別人就更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你了。久而久之,隻能導致這樣的惡果;每一位同事都認為你是一個無用的庸才。

誰都不願意與一個庸才建立融洽親密的關係,更不會讚美一個庸才。因為如果他這樣做的話,他也會被別人認為是一個庸才。

4.熱情而不冷漠。熱情是一種可以使別人感覺愉快的美好情緒。在工作中,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熱愛自己的工作,二是熱情地關心和幫助自己的同事。

勇於實現自我的人,工作對於他來說,不僅是實現自我的手段,也是心理和人生的美好追求,是歡樂的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因此,在工作中,你不僅要愛自己的工作,更要愛自己的每一位同事。

隻要你能對周圍的同事表示出無私而又真摯的愛,你的愛很快就會得到反饋,周圍的同事一定會給你回報更多的熱情、更大的愛心。

一個具備熱情的人,即使在一個對他而言相對陌生的環境裏,也會很快受到同事的歡迎和讚美。

做個簡單快樂的人

理想是生命的動力,但一旦人們過分執著於它就會變成一種生命的桎梏,你的生命也必將因此而倍感沉重,最後在不斷失望的重負中委頓、死亡。切記:“平凡的即是偉大的”這樣一句格言。一切偉大的事物都是在“平凡”的積累過程中誕生的。

有一天,一個國王獨自到花園裏散步,使他萬分詫異的是,花園裏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一片荒涼。後來國王了解到,橡樹由於沒有鬆樹那麼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鬆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樹那樣結出許多果實,也嫉妒而死;葡萄樹呢?則哀歎自己終日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樹那樣升出美麗的花朵,於是也死了;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歎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花草樹木等植物也都是因為自己的平凡而垂頭喪氣,沒精打采,隻有項細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國王看了看這根渺小得幾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幾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小草卻這麼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國王啊,我一點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國王您想要一株榕樹,或者一株鬆柏、一些葡萄、一顆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什麼的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你希望於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心安草。”

也許你會認為,甘心做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過於消極。有些聰明能幹、有遠大抱負的年輕人總是瞧不起那些平凡過日子的人。他們認為這些人“沒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沒意思”,而且他們發現自己奮鬥失敗,無所作為時,麵對和常人一樣平淡無奇的生活時,他們就會覺得生活無聊透了。因而生出了無盡的煩惱。

其實平凡中有時候也含有一些偉大的道理。或者說是因為平凡所以偉大。荀子的思想中,有這麼一句話,大意是。沒有大煩惱與災禍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而古希臘的大哲人伊壁鳩魯說得更經典:“幸福,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生活有目標,想出人頭地,可以說是一種相當積極的心態,可是這必須建立在對平凡生活的肯定之上。唯有對平凡生活的肯定,才能讓人更發憤向上。相反的,如果對平凡生活的狀況一直抱著不滿的態度,那麼想出人頭地的想法,反而會給你帶來負麵的影響。

不管生活怎麼平凡渺小,一個能把一家大小的生活都照顧得很好的母親,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值得我們尊敬了。不僅我們需要這樣想,這些默默耕耘的人更需要有這樣的自信。那些不懂得成功藝術的人,通常是那種不懂得從平凡中找出偉大的人。

“如果能夠拋掉一切的野心,平平和和地孝順父母,照顧他們終老,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成就了。”田山花袋說。是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功哲學,隻要你能夠打心底深處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滿足,那麼你就已經離成功不遠了。一個人如果無法成功對待人生的話,那麼他的一生就會變得毫無意義。為了做到這點,最重要的是必須能夠在心裏麵描繪出自己成功的樣子來。

有著敏銳的感性,也是藝術至上主義者的芥川龍之介,說過這樣一句話:“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快樂,必須從日常的瑣事愛起。”這句話你不用擔心無法理解,隻要照字麵的意思解釋就可以了。人生其實就是由一大堆瑣事所堆積起來的。然而就是因為是瑣事,所以我們大多都不會去在意它,甚至也記不得它。然而,想去愛這些瑣事,並且把它們都做好,必須有相當的努力與能力才能做到。

在公司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種人。他們看起來相當樸素踏實,說穿了也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可是就是能夠把事情做得有條不紊,並且步步高升。

“為什麼像那樣的人也當得上經理呢?”

“也許因為他善於拍馬逢迎吧!”

像這樣的想法,是絕對錯的。那是因為這種人善於處理公司中的瑣事才有今天的地位。相反的,那些叱吒風雲於一時的人,往往到了最後都會被遺忘,因為他們雖然相當的搶眼,可是對公司而言,他們的貢獻卻不如那些善於處理瑣事的人。

因為平凡是一種十分積極而有意義的心態,因為隻要你把自己對人生的苛求拋開了,你就不會再有挑肥揀瘦的想法而愉快地接受現實中的繁雜瑣事了。

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一個生活的道理。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特別傑出的能力,那就盡可能地試著做一個平凡的人,把瑣事都做好,因為公司和人生的事務有九成以上都是煩人的瑣事。如果你能夠把那些瑣事做好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和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樣,受到很高的評價。

千萬不可以小看這些瑣事,說不定它有時候也可能是改變曆史的關鍵。到那時候可能會在無意中成為人們眼中的英雄。

被人們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的愛因斯坦曾告訴我們:“不要努力去做一個成功的人,寧可努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他不但給我們指明了一個人生發展的趨向,而且也教給了我們一種對待人生的方式,我想,這可能也是最有智慧的人生箴言吧!

在一處荒蕪的山腳下,一群正在玩耍的孩童見到一位行動遲緩的老人,背上背著一袋沉重的樹種,手中握著一把小鏟子。老人用鏟子吃力地將樹種埋入地裏。

大家好奇老人的動作,老人對小孩說:“我在這附近已經種了一萬粒種子了。但其中可能隻有百分之一會發芽成長。雖然機會不大,我仍希望在我晚年可以做點有用的事。”

二十年之後,小孩都長大成人,又回到這個山腳。這裏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因為老人當年的付出,使得這一片不毛之地成為樹木參天的森林,一大片的綠色林木,令人賞心悅目。

你現在默默地付出,或許不能一下子看到成果,然而當樹籽植入土中,總有發芽滋長的一天,若幹年之後,當後代子孫望著這片茂盛的森林而感慨前人的恩惠的那一刻,他們心中想的不一定是什麼大英雄,而是類似這樣行動遲緩的平凡的老人,此時英雄是誰?誰又會在天堂裏笑得更開心呢?

做一個最快樂的人

有一個故事說,一位國王感到自己很煩惱,很痛苦。於是,他命令手下的大臣,去尋找世上最快樂的人。這個大臣在漫長的旅程中,首先訪問了許多當官的人,發現當官的人並不幸福,沒有快樂,整天為公務所累,十分煩惱。於是,他又去訪問做工的人,發現做工的人同樣煩惱,沒有什麼快樂。他再去訪問農民,農民同樣也是煩惱。他以為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快樂的人。

終於,他在路邊看到一個流浪漢,這個流浪漢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幾乎沒有什麼煩惱。這使得大臣大吃一驚。大臣回去把這件事翻來覆去想了幾天,終於弄明白:世上本來都是快樂的事情,所謂痛苦都是自己內心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