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心學習他人的最重要一條是肯定他人的長處。當我們真心實意地向他人學習時,首先應該對別人的長處加以肯定。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相信你會把這些東西展現給你。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共同的心理,期待別人的肯定和讚賞。
所以他不可能對自己的長處也加以隱藏,他甚至還加些炫耀的成分在裏麵,這些你都大可不必理會,給他一個展現的機會吧,你不僅僅是給了他一個機會,更多的是你得到了他的許多智慧結晶,這些智慧對你的一生都將有極大的幫助,是你克敵製勝,勇往直前的法寶。
總之,虛心向他人學習有許多好處,其中最簡單又最易讓人們理解的好處:一是別人懂得的知識你都懂;二是你懂的知識別人未必懂。
還是讓我們再品味一下瑞士民間的那句古話吧!“傻瓜從聰明人那兒什麼也學不到,聰明人卻能從傻瓜那兒學到很多。”
在爭論時盡量保持冷靜
生活中常會遇到一些專愛與人作對的人。對於那些慣與別人唱反調的人,通常大多數人所采取的態度是:向對方展開反駁。
事實上,這種反駁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你之所以會對他展開反駁,乃是欲使他持有與自己相同的意見。
從道理上講,對於那些與你唱反調的人,你或許應該大規模地展開反駁,以便把他們駁倒。不過,即使你做到了這個地步,其效果又如何呢?
你必須冷靜思考的是你自己所希望的,並非徹底地去擊敗他,使他投降,而是欲使對方同意你的意見、看法,使他的觀點與你一致。
凡是有人反對你的意見,你往往會認為那是向你的挑戰,甚至認為他瞧不起你。
於是,你會更有力地鼓吹自己的想法及主張,藐視對方的想法及意見,並嗤之以鼻。
你必須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展開爭論時,切勿動感情地大嚷起來,或采取激烈的態度。
為了說服對方,改變他的意見及行為,必須冷靜地把事實指示給他看,與他從容地交談。針對這個問題,美國某大學的兩位教授進行了一項實驗。
這兩位教授耗費了7年的時間,調查了實際舉行過的種種爭論的實例,例如:夫婦間的吵架,店員之間的爭執,售貨員與顧客間的鬥嘴等。甚至還調查了聯合國的討論會。結果,他倆證明了凡是在爭論中不傷及對方人格的人,則往往能夠改變對方的想法。甚至能夠按自己的想法操縱對方。
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獲知:人們都有保護自己,避免被他人攻擊的強烈衝動。當你對他人說:“哪有那種荒謬透頂之事!”或者“你的思想有問題”之時,那個人為了保全自己的麵子,以及守住自己的立場,定會緊緊地閉起他的心扉。因而,與人展開議論時。以采取冷靜的態度為妙。
放下人情的包袱
讓朋友欠個人情並不是件太難的事,同樣,你也可能欠下朋友的人情。
人情是必須回報的,但是,如何回報,何時回報,回報的代價是多大,卻從來沒有什麼定規。如果你欠了小情,卻還了大的,豈不吃虧?如果你欠久了,難以還,成了負擔,豈不糟糕?所以,你既要學會“做人情”,又要努力使自己避免欠下朋友的人情。
朋友之間來來往往,提點禮物,都挺正常,帶有明顯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來的,今人與古人不同。今人的生活速度已提高許多,請朋友辦事的速度也大大提升。假如一個並不經常見麵的朋友,卻在一天忽然登門,你可千萬別奇怪。或者常見麵的好友。帶的禮物超乎平時的貴重,你也要心裏有數。
朋友請你辦事的第二種手段,就是請你吃飯,東西送到門,你不能不給麵子,吃飯卻得預約,這就讓你有許多理由去推脫掉,但腦袋要轉得快些,推辭講得委婉些。
腦袋轉得快些,知道對方是誰,要弄清關係網,搞清朋友圈,然後,再想想該接受還是推掉。
避免情債,要有自知之明。
自己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幾碗飯,能幹多少事。然而,中國人的麵子害死人,有的人就愛打腫臉充胖子,自認自己特能,知道自己辦不成,硬往自己身上攬。
幫助人的一些技巧
有一種說法,叫做生活不需要技巧,講的是人與人之間要以誠相待,不要懷著某種個人目的。因為一旦對方發現自己是被你利用的工具,即使你對他再好,也隻能引起他對你的敵意,並拒絕和你繼續保持關係。所以,要獲得真正成功的人際關係,就隻能用愛心去和別人推心置腹地打交道。在這種情況下,你再去幫助他,他才會感到人間處處是美好。
對別人的幫助,要落到具體的行動上,不要隻停留在口頭上。幫助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隨便幫幫,一種可能是一幫到底,做足人情。第一種幫助不能說它不是幫助,因為它也能給人帶來某種好處,但隨便的幫助不是真正的幫助,因為這種隨便的幫助在關鍵的時候總是不管用。第二種幫助才是真正的幫助,它能幫人徹底解決實際困難。我們時常用“兩肋插刀”來形容朋友之間深刻的情義。也就是說,隻有共患難的人是朋友!為什麼呢?
生張熟李的人,人緣看起來挺不錯,新朋友一個接一個。但是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隻怕一個可依賴的朋友也沒有。梅幹也是一樣,別的食物都要新鮮,惟有梅幹卻是愈久愈甘醇。梅幹起初也是新鮮的果子,經過一番時日的醞釀,才製成後來的美味。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長時間的交往中,各種不同的思想見解,經交流和衝突,而獲致融洽。兩個不同的東西,要完全融合,需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考驗。隻有在麵臨變故時能夠共患難的人,我們才稱之為朋友。
幫助別人也離不開技巧。在具體的情景下,當你想幫助某個人時,你要注意具體方法,如何幫助他,才能使他真正得到你的幫助。一位殘疾人坐在三輪車上上坡,但因坡度較大,他費了很大的勁也沒上去。好心的你走上前,想幫助他,告訴他該怎樣用力。你不知道,他此時最需要的,是你從後麵推他一把,讓他順利通過這段道路。
羅斯是位單身女子,住在華盛頓的一個鬧市區。有一次,羅斯搬一隻大箱子回家,因為電梯壞了,她隻得自己扛著箱子上12層樓。彼得是一個平時沒事就在大街上閑逛,偶爾還闖點禍的人,這次他看到羅斯累得汗流滿麵,於是想上去幫助羅斯。羅斯並不相信彼得,以為他圖謀不軌。彼得十分困惑,他花費了許多唇舌,想說明他的善良用心,卻無濟於事。羅斯拒絕了彼得,她將箱子從一層搬到二層後,就再也沒有力氣了,需不需要彼得的援手呢?羅斯感到矛盾極了。最終,還是在彼得的幫助下,箱子被搬上了12層。為了表示自己的真誠用意,彼得隻將箱子搬到羅斯的家門口,堅持不進去。後來,羅斯和彼得交上了朋友,一年後,雙雙步上了紅地毯。
幫助別人,要堅持不懈,不能一時風,一時雨,憑自己的興致來做。也不要這也幫那也幫,不高興的時候就誰都不幫。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這種境界,是很難達到的。現代社會,在金錢的衝擊下,很多人的一舉一動都在考慮著自己的利益,不說幫助別人,堅持不懈地幫助別人更是侈談,這也是社會為什麼呼喚雷鋒精神的真正原因。
幫助別人,不要居功自傲。幫助時應注意: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幫助要做得自然得體,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到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點是最理想的;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裏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大為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態度甚至想法不要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各種好處,絕不會像潑出去的水,難以回收,他一定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對於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
總之,人不是刺蝟,難以合群,人是情感動物,需要彼此的互愛互助,且不可像自由市場做生意那樣赤裸裸的,一口一個“有事嗎”,“你幫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幫你”。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拉著我的手,我拉著他的手,他拉著你的手,這個世界就屬於你我他大家的了。
與批評你的人交朋友
人的一生受到朋友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很多人因為朋友而成功,也有很多人因為朋友而失敗,甚至因為朋友而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害怕因為朋友而失敗,那不交朋友可以吧?
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沒有朋友,也就差不多無路可走,寂寞一生了,即使你閉緊心扉,還是會有人來用力敲。當有人來敲你的心扉時,你應還是不應?應的話,可能那是個壞朋友,不應的話,可能失去一個好的朋友。
因此,你總是要麵對“交朋友”這個問題的。交到好的朋友,你可能會受益一生,得到無限的樂趣,至少不會受到傷害。而若交到壞的朋友,想不走入歧途、不倒黴是很難的。
一樣米飼百樣人,人有很多種,在對待朋友的態度上也有很多種類型,有每天說好話給你聽的,有看到你不對就批評、指責你,有熱情如火、喜歡奉獻的,也有冷漠如冰,隻考慮個人利益的;有憨厚的,也有狡詐使壞的……
這麼多類型的朋友,好壞很難分辨,而當你發現他壞時,常常是來不及了,因此平時的交往經驗極為重要。
不過有一種類型的朋友肯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會批評、指責你的朋友。
和隻會說好話的朋友比起來,那些隻知道批評、指責你的朋友是令人討厭的,因為他說的都是你不喜歡聽的話,你自認為得意的事向他說,他偏偏潑你冷水,你滿腹的理想、計劃對他說,他卻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問題,有時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把你做人做事的缺點數落一頓……,從他嘴裏聽不到一句好話,這種人要不讓人討厭也真難。
但是這種朋友,如果你放棄,那就太可惜了。
基本上,在社會做過事的人都會盡量不得罪人,因此多半是寧可說好聽的話讓人高興,也不說難聽的話讓人討厭。說好聽的話的人不一定都是“壞人”,但如果站在朋友的立場,隻說好聽的話,就失去了做朋友的義務了;明明知道你有缺點而不去說,這算是什麼朋友呢?如果還進一步“讚揚”你的缺點,則更是別有居心了。這種朋友就算不害你,對你也沒有任何好處,大可不必浪費時間和這樣的人交往。
但實際上的情形如何呢?很多人碰到光說好話的朋友便樂陶陶,不知是非了;其實他們順著你的意思說話,讓你高興,為的就是你的資源——你的可以利用的價值,很多人被朋友拖累就是這個原因。
比較起來,那些讓你討厭,像隻烏鴉,光說難聽的話的朋友就真實得多了。這種人絕對無求於你(不挨你罵,不失去你這個朋友就很不錯了),他的出發點是為你好,這種朋友是你真正的朋友。
也許你不相信我所說的,那麼想想父母對待子女好了。
一般父母碰到子女有什麼不對,總是責之、罵之,子女有什麼“雄心壯誌”,也總是想辦法替他踩踩煞車,不讓他脫韁而去:為的是什麼?是為子女好,怕子女受到傷害,遭到失敗。這是為人父母的至情,隻有父母才會這麼做。
朋友的心情也是如此的,否則他為何要惹你討厭?說些好聽的話,你說不定還會給他許多好處呢。
隻有經常批評、指責你的人才是你人生的導師。
君子之交淡如水
真正的朋友,相互尊重,卻不相互吹捧;往來頻繁,但不過分親呢;往來不多,也心心相印。也就是說:交友應注重真摯的感情,注重心靈的默契和呼應,誌同道合。而不注重表麵上的親近,熱鬧。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這個意思。
那些沒有真感情,不講道義的假朋友,表麵上親親熱熱,勾肩搭背,相互吹捧,誇海口時胸脯拍得山響,一旦貧賤、富貴發生變化,或相互之間有了利害衝突,就翻臉不認人,甚至在朋友有難時不僅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將其置之死地。
近代知名學者王國維博聞強記,智力過人,在甲骨文研究上卓有成績,得到了羅振玉的賞識,結為朋友,後來又成了兒女親家。王家貧,羅經常在經濟上接濟王,但目的卻是把王國維當作賺錢的機器。羅因有錢,大量收進甲骨,由王來考釋,發表文章的署名都是用羅的名字。最後,由於經濟上有勒逼,使王國維這樣不可多得的才子在壯年便投湖自盡。
而同一時期的另一著名人物魯迅雖然和王國維也有大體近似的經曆,都是棄醫從文,但由於交友的審慎,結果卻不一樣。魯迅早年師從於資產階級革命家、著名學者章太炎,後來與教育學家蔡元培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學者,作家如許壽堂等都是魯迅事業上互相切磋的好友。此外,魯迅以師長、也以朋友身份結交了許多左聯革命青年,對魯迅的影響也很大,特別是魯迅結交的共產黨人朋友如瞿秋白、馮雪峰等,對魯迅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