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青少年來說,忙碌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許還在於時間的安排上。青少年往往還不會按照事情的緊急、重要程度來進行安排。結果往往在事情壓到最後的時候,迫於壓力去疲憊地“應付”一件又一件事情,這樣就很容易出現“每天都在忙碌,又說不清在忙些什麼”的情況了。
看看下麵的建議吧:
學會一些自我放鬆的辦法,隻需要很少的時間,你就能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心境。比如:可以閉上眼睛,自己對自己暗示:“我的頭頸肌肉都放鬆了,麵部的肌肉放鬆了,雙眉自如地分開了,額部是舒展的,眼皮下垂,柔和地閉住,鼻翼放鬆了,口部的肌肉放鬆了,嘴唇微開,頜部的肌肉放鬆了,我的臉是涼爽的、寧靜的,我已經擺脫緊張了。”還可以對身體的其他部位,如腿腳、手臂等也作相似的心理暗示,你會覺得自己真的輕鬆起來。
學會安排你的時間吧,把你一天、一周、一個月以內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和重要的程度分一分,做到心裏有數,這樣你就不會一直在趕工啦。同時在完成任務後,你還會有小小的成就感呢,這會激勵你把下麵的任務完成得更棒。
不要把你的計劃安排得過於緊密哦,尤其是在安排記憶單詞這一類長期性的活動時,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學習能力。不然,隻追求一天的學習效果,把自己逼得太緊了,反而會讓自己堅持不下去的。
聽過農夫和鵝的故事嗎:有一個農夫養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鵝,但是這隻鵝每天隻能下一隻金蛋。農夫等不及,就殺了鵝,取出了鵝肚子裏的一串金蛋。可是這幾個金蛋用完後,他再也沒有金蛋可以收獲了。你千萬不要像這個農夫一樣,隻看到眼前的幾寸遠啊。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好好休息,保持精力,才可能有良好的心情去做更多的事情!
五、不停歇的家庭戰爭
“客廳裏的聲音越來越大,我知道他們又開始吵架了。這已經是一周裏的第三次了,而這半年裏,這已經是第無數次了。
“從半年前,爸爸媽媽就開始不停地爭吵,具體為了什麼他們不告訴我,我隻是隱約明白爸爸好像和他們單位的一個阿姨有些媽媽常說的‘不正當關係’。天,爸爸對我那麼好,我寧願相信沒有這回事。
“十二點了,他們還沒有一絲要停下來的意思。我要去勸嗎,前兩次我勸還起一點作用,後來他們都顧不上我了。不知道最後爸爸會不會又一次摔門而去,留下我和媽媽在家過上好些天呢……
“這麼久了,不知道我的家庭戰爭什麼時候才能停歇!我總想認真學習,可是腦海裏總是揮不去他們吵架的樣子、還有聲音。至於明天的期中考試,我已經不抱什麼希望啦。
“爸爸媽媽,不要再吵了,我們一家人像以前那樣,好嗎……”
明真已經為家裏的“戰爭”苦惱很久了。
有些父母由於感情不和或其他原因而經常吵架,這會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懼,帶來情感上及學習上的不良影響。比如前麵事例中的明真,心理上背負了沉重的壓力;他在學校十分想集中精力學習,可是父母吵架的一幕幕總縈繞在他的腦海裏,幹擾了自己的思緒;回家後那不和諧的家庭氣氛更是使他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從而影響學習,甚至導致無法繼續學校生活。
有心理學家曾經指出:有時候,父母經常吵架比離異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更大。因為孩子往往對父母吵架的心理體驗更為明顯,受到的直接傷害更大。經常麵對家庭“戰火”的孩子,容易陷入人際交往障礙,焦慮、多疑,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尤其容易對婚姻產生恐懼感。有些孩子甚至會產生“不想重複父母的悲劇,長大堅決不結婚”的想法。
做父母的的確應該多為孩子著想,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可是換一個角度,如果你遇到了父母吵架的情況,你又應該怎麼辦,怎麼積極地進行心理調適呢?
怎樣在家庭戰爭中不受傷害呢?
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特殊的家庭環境,需要你比其他的孩子更堅強一些,更能抵抗外界的幹擾。也許你會覺得這種要求比較高,可是你也要明白,逆境中開出的花兒更加香甜,暫時的挫折提供了別人沒有的經曆,讓你收獲了更多的人生經驗。你以後會經曆更多的挫折,現在的經曆對於你的個性成長和以後的發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學會獨立。不要過於依賴父母,不要覺得父母吵架了,天就塌了,以後就沒有辦法生活了。至少要培養一種獨立的心態,即使父母沒有照顧好你,也要自己照顧好自己。
和父母及時進行溝通。把你的想法和煩惱說給父母聽,並嚐試著用你的力量去挽救他們的感情。通過這個過程,父母會進一步意識到他們對你造成的傷害,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