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青少年中都存在著一定的攀比心理,不僅僅是對手機,對很多其他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是生日的場麵等,都存在攀比的現象。大家往往把攀比的結果當做一種“身價”的體現。攀比的心理已經不是什麼新事物了,可是它一直都頑強地存在於我們青少年中,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通常說來,攀比的心理是源於虛榮心。青少年的自尊心都很強,有時候自尊心過強或是“強”的地方不對,就會變成虛榮心。在生活中,青少年都希望自己能夠比別人強,至少要不比很多人差;同時,青少年對勞動的體會不多,對於掙錢的辛勞體會不深;加上自控能力較差,往往對誘惑的抵抗能力不夠強,這些因素都使得他們較易出現明顯的攀比心理和行為。此外,家庭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有的家長本人就喜歡攀比,愛講排場、擺闊氣;還有的家長把孩子也當成了攀比工具,比誰的孩子考分高,比誰的孩子升重點。家長的攀比行為無形中會給孩子形成“榜樣”,讓孩子也漸漸學會攀比。
怎樣正確地看待攀比?
有時候,“攀比”也是有益處的,不過這個“攀比”是在學習、才藝等方麵。讓自己在學習和才藝等方麵去努力超過別人吧,不要總惦記著消費中要“高人一籌”,自己的內在素質才是真正可以終身受用的!
了解金錢的價值,懂得合理消費。其實,有很多東西用著順手就好,如果總想用最好的、跟著潮流走,反而會把自己的個性給丟失了;而且青少年的經濟情況也不一定允許。學會把錢用在更合理的地方,比如用於買書刊等智力投資等。
看看名人傳記,或者身邊真正優秀的人們,他們通常都不是奢侈、攀比的人,很多人甚至都是從貧寒的境地中走出來的。向他們學習吧,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或是誌向,你會找到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去做,這樣也就不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小圈子裏的攀比上了。
八、我的朋友在遠方
秀霖是一個優秀的女孩兒,無論是在學校老師還是在鄰居家的大媽眼裏。她聰明勤奮,而且多才多藝。在眾人麵前,秀霖是積極健康的,可很少有人知道在她心中隱藏著的痛苦。她是跟著母親長大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便舍她們母女倆而去。由於母親經營著一家公司,母親做的最多的便是盡可能多的給予秀霖物質上的照顧,但平時卻很少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同時,在一次體檢中,秀霖被檢查出肝髒有問題。這些陰影,秀霖一直都默默忍受著,因為她覺得要像媽媽一樣做一個凡事靠自己的堅強的人。因此,平日裏她很少與人交流,不是不想,而是不屑,總是覺得周圍的同學不會理解她的感受,直到有一天,她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大學生。他的幽默、寬厚、對人生的態度和對事物的洞察力都深深折服了她。從此,秀霖把這個和她有著千裏之遙的人當做了知心朋友,而且是惟一一個。
人們常說,身體的痛苦往往是簡單的,人最不能承受的往往是心靈上的折磨。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心智往往過早地成熟,其表現經常是處事格外冷靜、不愛合群、不信任別人、喜歡琢磨超出其年齡範圍內的事情、對班級活動極為冷淡……他們總是喜歡在一個人的世界中徘徊。應該說,渴望交流是每個人的天性,但是由於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將交流之門過早地封閉了,或者說,他們隻會與那些極少數充分信任的人進行溝通。這些能與之溝通的人多半不是同齡人,而是較其年長並有豐富人生體驗的人。有了上述情況一定要加以重視,否則便會因為缺乏一個人生階段應有的內容而產生不好的影響。
這樣來重尋友誼吧:
信任周圍的人。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你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如果將此作為你不與大家交流的理由,那麼你便一點交流的機會都沒有了。因此,首先你得信任大家,至少,你得祛除內心深處的戒備心理,不要總是以懷疑的態度看待周圍的人,這是改善你目前困難處境所必須邁出的一步。
深入了解一兩個人。當你逐漸學會與周圍的人打交道時,你會發現,他們並沒有原來想像中那麼幼稚,他們也有深刻理解問題的一麵,而且還有好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那麼,學會找出自己的不足,有意識地和樂觀開朗的人多接觸,取長補短,時間長了,你肯定會和其中一兩個人成為朋友的。記住一點,朋友並不在多,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嗎,“一個朋友就已經很好了,兩個朋友就多了一點,三個朋友未免太多了”,話雖然誇張,但所謂“知音難覓”,說的不外乎也是這樣一個道理。那麼,就從找一個朋友的目標開始吧,你一定不會失望的,記住自己一定要主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