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讓你的交往更輕鬆(1)(1 / 3)

無論是交朋友還是與人打交道,自信的人都能帶給別人一種積極健康的影響力,更多的人都願意聚集在這種人周圍。如果你以前看見同學就下意識地低下頭來走路的話,那麼,就請你消除內心的疑慮,抬起頭來昂首走路吧,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這種感覺比以前好多了。

一、勇敢說出“不”

在大家的印象裏,流淵不是那種很能鬧騰的孩子。他的成績在班裏還過得去,平時也挺守紀律的,可是這一次,他的名字卻登上了學校的警告處分名單。

原來在這次期中考試中,他和班裏另外幾個男孩一起參與了作弊,就在他向另外的一個同學傳遞答案的時候,他們被老師發現了。

流淵很難過,其實他是不想作弊的。就在那幾個同學請他“幫忙”的時候,他也猶豫了,可是他最終不敢說出那個“不”字。

你有沒有碰到這樣的情況:別人對你提出了請求,這個要求明明是你不想做的——有時還明明是違紀甚至是違法的,可是這個人一再請求,尤其是當這個人是你的好朋友時,你會違心地答應下來嗎?

這實際上是青少年自我控製力的一種體現。如果你總是不敢說出“不”,如果你曾經違反了紀律甚至法律去答應別人的請求,請你考慮一下自己的控製力是否足夠吧。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底線”,每個人都有自己作決定的權利,所以,當你麵對別人的請求時,先想清楚自己的“底線”,再決定自己能不能接受吧。是非、善惡這些基本的底線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隻有亮出你的底線,才能讓別人明白你的原則。比如流淵的例子,如果他明確地告訴那幾個同學他不願意作弊,就能夠避免這樣的後果了。當你說“不”的時候,盡管有時候一開始別人會覺得你“不近人情”,但是時間長了,大家明白了你的原則性,就會尊重、甚至佩服你的決定了。

如果你的原則和決定是對的,就勇敢地堅持吧。弄清楚你自己的“底線”,弄清楚你自己的需要,自己作出選擇的權利要自己來堅持,不要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地放棄自己決定的權利。這樣你的自尊和自信都會慢慢得到鞏固。不過,別忘了在你說“不”的時候要學會委婉的藝術,學會一些技巧啊。

該拒絕時就拒絕的方法:

學會對自己要堅持的、自己想要的說“是”,不要讓自己總是跟著別人的要求走,做小“跟屁蟲”可不好。

在你說“不”之前,最好讓對方了解你的苦衷和歉意。尤其是當對方請你做的事情不對的時候,如果可能的話,盡量讓他明白其中的利弊,用誠懇的態度和溫和的語言去打動別人。

最好把你不得不拒絕的理由誠懇地向對方說清楚,讓對方明白你的愛莫能助。

注意你用語的藝術,比如,如果你隻是暫時不能給予別人幫助,可以告訴他們:“現在不行,換一個時間怎麼樣?”

拒絕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比如“我再考慮考慮”之類的話,很容易讓別人覺得你還會給予幫助,表達不清你“不”的意思,尤其是如果耽誤了別人做事情的正常進程就不好了。

二、讓人痛苦的發言

公開發言是一件再痛苦不過的事情了,沈文一直都這麼覺得。

每次開班會或其他演講會之類需要在大家麵前發言時,沈文總是能躲就躲。如果實在躲不開,一定要參加,她會提前好幾天就進入緊張期。而到了上場的時候,她更是免不了要臉紅、心慌,直出虛汗,說話也不像平時那麼流暢了。

沈文知道怕羞是自己的大毛病,她很羨慕那些能夠侃侃而談、張口就來的同學,她也很想做到那樣,可是她就是忍不住害羞,忍不住擔心自己會講不好。

害羞是青少年在公共活動中很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由於害羞,我們往往會產生緊張、拘束或尷尬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沈文的事例就是很典型的一個。

害羞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它並不算很正常的現象。害羞往往會帶來退縮、懦弱,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人際交往,在人群中威信的建立、友誼的建立和發展等,還容易導致焦慮、抑鬱等心理,這樣的表現比較嚴重的話,會對青少年的人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看看下麵的這些表現,想想你是不是經常羞怯呢?

與人交談時,尤其是在公共場合發言時,麵紅心慌,冒虛汗,說話不連貫,結結巴巴,總在緊張地想下一句話該怎麼說。

在學習和生活中,總是擔心自己會失敗,總是考慮怎麼才能回避失敗,而不是考慮怎麼才能獲得成功。如果覺得自己會失敗,就失去了繼續做下去的勇氣。

和陌生人說話的時候,總覺得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覺得自己好像在被人審視,不敢迎視對方的目光,感到難為情。

不敢、不善於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往往等你鼓起勇氣要發表意見的時候,大家已經討論完畢,沒有你發言的時間了。

因為過於內向而不善於結交朋友,常感到孤獨,覺得自己的才能不能得到發揮。

因為自己的缺點而焦慮,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不夠優秀,對自己沒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