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讓你的交往更輕鬆(2)(2 / 3)

增強你的心理承受力,讓自己真正成熟起來,不要父母或師長的一點批評都承受不了,受一點委屈就產生心理抵觸和逆反。

七、用客觀的眼光看待老師

“這個公式老爸去年就給我講過了,老師怎麼現在才講……還沒我爸講得好呢……唉我說老師,這節課你出現兩處口誤啦,怎麼教我們這幫學生啊……”韓冰一邊漫不經心地聽講,一邊轉著手裏的筆慢悠悠地想著。

韓冰的成績還蠻不錯的,爸爸媽媽都是大學老師,從小就對他的學習抓得比較緊,給了他不少課外輔導。所以到了初中,韓冰的一部分知識已經超過了老師授課的進程,他不免有了幾分自滿,對老師在課堂上出現的錯誤很是不屑和不滿,還在同學中說起過“老師算什麼”,還拿有些老師的衣著開玩笑。有些同學覺得他太狂妄了些,也有些不明事理的同學跟著起哄個不停。

事實上,有好多同學對老師都有著這樣那樣的意見,像韓冰這種對老師不屑和不滿的並不少,還有些同學會對老師有失望等情緒。

通常說來,學生們心目中理想的老師都是有淵博的知識、平易近人、寬容有度量、公正、民主、熱情大方、幽默、品德高尚、修養比較高的。大家都希望能夠有一位理想化的良師相伴,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同時具備這麼多的優點。中學生往往比較理想化,希望老師符合心目中偶像化的形象,現實和理想的差距使得他們很容易產生一定的失望和不滿。

此外,有些孩子自身素質不錯,有了一些成績就開始自滿,用百般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老師,一點不尊重老師的勞動,也不懂得從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老師真的不能犯錯誤嗎?當我們發現老師也不是完人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下麵的建議會對你有效:

首先應該明白老師是自己的長輩,即使發現了老師的不足,或者和老師的關係很好,也應該保持對老師應有的尊重,尤其是不要拿老師的缺點隨意開低級的玩笑。

客觀、全麵地評價老師,正視老師的不足,也要看到老師的諸多優點和對自己的幫助。不要對老師求全責備,要求過高。

世界上沒有真正完美的人,爸爸媽媽是這樣,老師也是這樣。如果老師有觀點不正確,或者一時誤解了你或其他同學,或者過於嚴厲……先試著去理解和尊重老師吧。可以向老師提出你的意見,不過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並用尊重、委婉、誠懇的態度提出來。

如果你覺得你的知識結構已經超過了老師講的內容,不要隻是不滿和輕蔑。老師是要照顧大多數同學的學習進度的,你可以在合適的時候跟老師聊一聊,講講你的學習情況,然後請老師給你安排適合你的學習進度。通常說來,老師都是很願意看到自己有優秀的學生、很願意看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和老師溝通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進度,比你在課堂上不滿、消磨時間要好多了。

多給老師一份寬容和信任吧,不要總是把眼光盯在老師的不足之上。任何人都有缺點和不足,你有沒有想過,當你成人以後,你的學生、子女或者同事,總是挑你的毛病,總是恥笑你的不足,會是什麼感受?

當你覺得老師有些缺點影響到你們的學習和生活的時候,可以向家長或其他長輩求助,請他們給與協調。最後,話說回來,如果確實碰到道德品質低下的老師,要勇於告訴家長或其他值得信任的長輩,請他們幫助解決問題。

八、我“怕”老師

從開始上學起,董芊就有些怕老師。

她也說不清這是為什麼,不管老師是年紀大還是年紀輕,也不管老師是嚴厲還是溫和,一看見老師她就會不由自主地臉紅、緊張,老師問什麼答什麼,不敢多說話,仿佛生怕暴露了自己的想法或是缺點。

上課時董芊很少和老師的目光有接觸,除了必須回答的問題,或是老師詢問她什麼事情,她從不主動和老師說話。

而遇到了難題,董芊寧肯不會,也極少去問老師,通常是問問同學,要是同學也不會就作罷了。

董芊把自己和老師人為地隔開了,她把老師放到了一個自己難以接觸的位置上,並且阻斷了許多與老師交流的機會。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

把老師放在了一個過高的地位上,過於尊重老師,從而對老師由敬生畏,對老師“敬而遠之”;

可能與家庭教育有關,有時候家庭教育過於保守、或者過於專製,孩子的思維比較僵硬、死板,都很可能對老師產生敬畏感,不敢與老師交流;

個性比較羞怯和怯懦,不敢主動與人打交道,尤其是對自己比較敬重的人;

從小比較依賴父母,心理上比較缺乏安全感,不信賴父母以外的其他人;

比較內向,甚至是孤僻,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包括老師;

害怕老師知道自己的缺點,尤其是學習上的漏洞,覺得不好交代,怕老師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