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做學習中的心理調節高手(2)(1 / 3)

決定做什麼事情就及時做,今日事今日畢。做事拖拖拉拉,辦事鬆鬆垮垮就是不在狀態的重要特征。“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是了?”不要總以為時間還很多,可以推到明天。晚上臨睡多檢查一下,看看還有什麼沒有完成。當然,在學習的安排上,也要合理,太多了完成不了可不行。此外,就是做什麼事情要符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要有針對性。

隻有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才會有好的學習狀態!

六、煩人的科目

舒暢已經念高中了,現在她的總成績還算優秀。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她。

從初三的時候起,舒暢的英語學習就開始有些下滑,漸漸地,她開始討厭學習英語,討厭上英語課,後來發展到每次一上英語課她就會如坐針氈;

特別是外教講課時,同學們都認真聽講、積極發言,爭取有機會和外教交流,練習自己的口語,隻有舒暢坐在位置上,生怕老師叫自己回答問題;

平時對待英語作業,她因為心裏的抵觸情緒,也往往是應付了事;

老師要求背誦課文,記憶單詞,可無論怎麼用功,舒暢也不像其他同學記得那樣快,她總有些內容記不住……

有時舒暢真想放棄學英語了,有時甚至反複地尋找不學英語的借口,比如“我是中國人,中國人不學外國人的語言”、“我把其他各科學好也能上重點大學”等。

現在舒暢每次考試總分可以考到四五名,可英語的單科排名卻是四五十名。聽說念了大學還必須學習英語,她真是頭都暈了。

相信有不少的同學都有著與舒暢類似的情況:有那麼一門或是兩門課自己總是不太喜歡,可是又不得不把它學好,這真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如果你有一兩門課、尤其是主課學不好,就會像一個瘸子,無論怎麼努力總是沒有健全的人走得快。

心理學家指出,由於正處於心理向成熟過渡的階段,中學生考慮問題時,往往會受情感、情緒的影響和支配大於理智。在任何課上,每個學生內心都有一種感情傾向,如喜愛或討厭,它支配著你的學習態度。也許最初僅僅是細微的厭惡情緒,但你的學習效果很可能受到它的影響;而學習效果變差了,你往往就越討厭學習這門課……一個惡性循環就這樣形成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也需要從你內心的不利於學習的感情傾向著手,學會去控製它,懸置它。這樣慢慢地將惡性循環轉變為良性循環,最終才會解決我們學習偏科的現象。

你完全可以喜歡上你不喜歡的科目:

正確認識自己厭惡的學科,重新確定它在自己心中的價值與地位。對某門學科沒有興趣,原因就在於對這門學科的意義認識存在障礙。舒暢反複尋找不學英語的借口就是這種認識障礙的反映,這些借口不斷地給予自己心理暗示,強化這種不利於英語學習的認識。所以,要想學好不喜歡的學科,首先就要清除這種認識障礙,樹立正確的認識。仍以英語為例,你可以提醒自己“我隻是暫時學不好英語”,“英語在全球化的時代很重要”等等。

學會去發現劣勢學科中的優勢,培養學習的興趣。著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曾經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因為興趣總是鼓舞你向未知世界挑戰。”你的學習興趣常常能使你廢寢忘食地去鑽研探索。充分地利用興趣學習也是未來教育中培養學生豐富個性,全麵發展的重要方麵。要想在你極其厭惡的學科中發現興趣的確很困難,但哪怕是一點點,你也要把它放大。這要求你整理清楚自己學習的頭緒,找出自己在整體劣勢中的局部優勢,從這優勢著手,逐漸擴大它,培養興趣,形成前麵所說的良性的循環。

先易後難,用成功激勵自己。你對劣勢學科學好的信心是很脆弱的,經不起失敗的打擊。因此,你可把目標定得低一點,符合你的學習實際,然後製定完成目標的計劃,堅持下去,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樣,哪怕是一次小小測驗的些許進步,也會讓你欣喜若狂。激發你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增強你戰勝困難的信心。

扭轉偏科的情況,貴在持之以恒!

七、尋找讀書的樂趣:開卷有益

羅濤上高二了。自小以來,由於家庭環境等方麵的原因,羅濤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

每次一上完課,羅濤就會急不可待地合上課本,除了做作業必須要用到的外,直到第二天上課才會又拿出來;

對於課外書,羅濤也很少閱讀,班上的其他同學,不少都讀過了《水滸傳》、《三國演義》、《簡·愛》、《傲慢與偏見》等國內外名著,可是羅濤連一般的報紙雜誌都不願意讀,他覺得踢球、打遊戲有意思多了;

每次時事課、文學課,看著同學們侃侃而談、引經據典,羅濤也想過好好看幾本書,可是每次買回來新書沒翻幾頁就被他扔在了角落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