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維佳
1951年,獨山子油田恢複鑽探,新建了煉油廠,生產發展很快。獨山子地區原係烏蘇縣管轄,距烏蘇縣城18公裏,各單位經濟結算是與烏蘇縣人民銀行建立往來關係,職工參加儲蓄由烏蘇縣人民銀行派人前去流動服務,給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方便。195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烏蘇縣支行根據獨山子油田發展的需要,在獨山子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烏蘇縣支行獨山子營業所,營業地址設在泥火山的半山腰,這是在獨山子油田建立的第一個銀行機構,當時僅有職工3人。1953年,隨著獨山子礦務局的成立,營業所改為辦事處。1954年10月,辦事處脫離烏蘇縣支行,成立了縣支行級辦事處,直接由中國人民銀行自治區分行領導(同年獨山子建設銀行成立,但僅辦理基本建設撥款業務)。1955年8月,辦事處改為獨山子礦區支行。1956年獨山子設鎮,成立了鎮人民政府,當年8月又改為獨山子鎮支行。
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的進展,中國人民銀行獨山子礦區支行於1956年5月派李維仲同誌帶領4名幹部籌建駐黑油山辦事處,在黑油山下一條交通要道旁邊支起帳篷,建立了一個獨特的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獨山子支行駐黑油山辦事處,辦理對公結算和儲蓄業務。至此,獨山子金融事業開始向黑油山發展,隨後又延伸到白堿灘、烏爾禾等地。在200多公裏長的石油勘探開發線上,留下了銀行職工的足跡。當時銀行的行動口號是:哪裏有石油職工,我們就跟到哪裏。
1956年5月8日,一個由帳篷支起的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獨山子支行駐黑油山辦事處誕生了,這樣的帳篷銀行在當今世界是罕見的。5名銀行職工都是20歲左右的青年人,他們在工作、生活艱苦的歲月裏,與石油職工同甘共苦,工作上不分白天黑夜,任勞任怨地為石油生產、生活服務。在嚴寒酷暑和風沙的襲擊下,他們隻有依托帳篷工作和生活,確實困難不少,但同誌們以苦為榮、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親如兄弟姐妹,一心撲在工作上,為油田建設全心全意地服務。這以後,克拉瑪依的金融事業就在這個基礎上日益發展壯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