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民俗禮儀(4)(3 / 3)

“我確實有過這種技能,可是,和我配合的那個人已經死去好久了。”故事講到這裏,莊子歎息說:“自從惠子死後,我失去了學業上的摯友,再也沒有和我談得投機的人了。”根據莊子講的這個故事,後人在請人修改文章時,便常常用“斧正”二字,以示謙恭,還有的寫“斧政”、“削正”、“郢政”,都是這個意思。

(摘自《萬事由來小百科》龍溪師範九二級班李薇)時裝表演的由來據有關資料記載,人體模型出現於1573年,是用木料和粘土製做,並用零碎粗麻布加以裝飾而成的。人們給玩偶起了個名字,叫作“瑪尼奇諾”。

這種木製的玩偶很快就傳到了法國和荷蘭。在那裏,人們叫它“模特兒”。巴黎的一個女裁縫想出一個新點子,用模特兒向顧客展示新式服裝,其他裁縫也積極仿效。但是木製的模型有一個缺點,它不能活動。因此,許多女店主就自己充當“活”模特兒,用各種時裝來打扮自己。一個到巴黎的英國人洽·沃爾特看中了其中的一個最漂亮的模特姑娘,與其結婚後回到英國,從此英國也出現了第一家具有活模特的時裝商店--沃爾特時裝商店。這便是當前時裝表演藝術的由來。

象棋之祖--韓信360行,行行有祖師。象棋也不例外,其祖師就是楚漢戰爭中的名將--韓信。

韓信替劉邦打敗項羽,創立了漢室江山。但他萬萬沒想到,事成以後,竟被劉邦老婆呂後迫害下獄。

有個獄吏十分敬重他。有一天,獄吏對韓信說:“請將軍授我兵法,以傳後代,為將軍揚名,”開始韓信不肯,可獄吏再三請求,一定要韓信答應。韓信見狀,又思考再三,才說:“好吧,你既愛好此法,三天後再談吧。”過了三天,獄吏來見韓信,韓信叫獄吏麵對麵席地而坐。隻見地上圓了個大方框,分敵我兩方,各畫32個小方格,中間一條界河,內寫“漢界、楚河”。

一邊布著16方小紅紙片,分別寫著帥、仕、相、車、馬、炮、兵等字樣,另一邊布著16方小藍紙片,也分別寫著將、士、象、車、馬、炮、卒等字樣,獄吏見後,麵露驚異之色說:“這是兵法?”韓信說:“你莫小看這小小的72方格,在這裏能容納千軍萬馬的大戰場哩。這16方小紙片、各代表一方。用兵時隻要文武結合,上下一致,統盤籌劃,配合有方,就會千變萬化,百戰百勝。你精通此法後,用於兵事,無不如是,為將就可無敵於天下矣。”獄吏聽後雙膝跪地,拜韓信為師,終日陪伴韓信,在獄中學習兵法。

韓信被害後,獄吏辭去公職,在家專心研究。為圖方便,他把棋格畫在紙上,並削木為子代替小紙片。因為這東西是木頭做的,又因為用棋子布陣,像打仗,卻又不是實戰,所以就稱它為“象棋”了。

(摘自《體壇報》97.12.30)鞠躬、握手禮儀的由來鞠躬起源於中國。商代有一種祭天儀式“鞠祭”:祭品(豬、牛、羊等)不切成塊,而將整體彎卷成圓的鞠形,再擺到祭處奉祭,以此來表達祭祀者的恭敬與虔誠。這種習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現在。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漸援引這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地位崇高者或長輩的崇敬。於是,彎一彎腰,象征性地表示願把自己作為鞠祭的一個犧牲品而奉獻給對方。這就是“鞠躬”的來曆。

史前時期,人類的祖先以打獵為生,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充滿著危險的。因此,當陌生人相遇時,如果雙方都懷著善意,便伸出一隻手來,手心向前,向對方表示自己手中沒有石頭或武器,走近之後,兩人互相摸摸右手,以示友好。這樣沿襲下來,便成為今天人們表示友好的握手。關於握手禮起源的另一種說法是:中世紀時,騎士們都穿著盔甲,全身披掛後,除兩隻眼睛外,其餘都包裹在鐵甲裏,隨時準備衝向敵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時就應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互相握手,這是和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