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募捐的困難,學生的努力可謂成效卓著。廣東1912年。度財政赤字為1000餘萬元,僅嶺南學生助餉隊募集的款項,即可彌補千分之五。段雲章:《辛亥革命時期嶺南學堂學生協助軍政府籌餉隊》,《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輯。加上其他捐款,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軍政府的財政危機。更為重要的是,募捐同時又是一次大規模政治宣傳,使革命政權與下層群眾在精神和物質上直接溝通聯係,通過捐獻表達出來的群眾對革命的普遍讚成支持,顯示了雙方對彼此利益一致性的共識,說明辛亥革命對民眾有強大吸引力,能夠煥發其政治熱情,因而政治意義比財政意義更為深遠重大。
3.民主革命性質的重要保障。
要確保革命沿著自覺的軌道運行,必須具備相應的機製。辛亥時期,革命黨在國內缺乏完備的組織,不能切實保證在實際鬥爭進程中有效地貫徹其政治路線。各種力量的鬆散聯合、渙散無力的領導中樞、君憲派的爭權奪勢和會黨舊軍的盲動破壞,都可能使自發性膨脹失控,鬥爭脫離民主革命正軌。陝西等地在光複時發生的仇教屠滿騷動,固然是民眾反清仇洋情緒的爆發,但無疑也偏離了革命黨的政治方針,說明單有革命綱領、領袖,還不能保證實際進程依軌運行。當政黨在質量兩方麵存在嚴重缺陷時,要想有效地控製局勢,確保其政治指導,必須借助於現存的社會勢力。而在當時的中國,能夠擔此重任者唯有學生。為了防止鬥爭失控偏航,進入屠滿排外、騷動暴亂的岔道,革命黨人十分注重利用學生來保證形勢按照既定的戰略方向順態發展。沒有學生的努力,革命中的每一行動不一定都當然具有革命性。
光複後民軍迅速擴編,為使短期內倉促成軍的部隊能夠承擔作戰任務,大批軍校學生被抽調擔任軍官。如武昌首義後,一周內擴軍8協,加上馬、炮、工程、輜重、憲兵各隊及水師,幹部奇缺,軍校生盡數調充中下級軍官。他們不僅有良好的軍事素質,帶領士兵實現由百姓到軍人的轉化,而且富於政治理想和高尚品格,言傳身教,將民主意識注入士兵頭腦,使其同時完成由行伍到革命軍人的轉變。沒有這些中堅力量,軍隊就難以在戰爭過程中實施改造。學生們作戰勇敢,不計名利,表現出革命者的優秀品質,為廣大官兵樹立了典範。學生軍自備軍裝,不取報酬,“純為擔負社會進行之責任,全係義務性質”,而且明文規定,革命成功之日,“除受全國社會之名譽獎勵外,概不受權利獎勵”《中華民國學生軍團暫定章程》,《民立報》1911年。12月25日。。滬軍先鋒隊的鬆江中學學生蔣聞鈞從火線致書家人,表示國民天職重大,“男兒豈畏死哉”,日夜奮戰,家人均以為他已陣亡。攻克南京後,全隊論功行賞,他在隊前慷慨陳詞:“鈞亦國民一分子也,為同胞請命而來,不求名亦不求利焉……毅然奉璧。全隊韙之,皆不受賞。”聞者讚道:“為子者盡如蔣君,非特專製政體可以一掃而空,即環球列強不難駕而上之矣。”《請鬆江中學校學生蔣君聞鈞詳述戰況開會公啟》,《申報》1912年。1月12日。壽東公學學生張金彩在南京前線戰則“為士卒先”,“敘功同誌多富貴,君獨不屑之”,表示:“吾等起義為同胞請命,非藉以梯榮階寵也。”《誌士張金彩事略》,《民立報》1912年。3月14日。陝西的一位外國傳教士對民軍中學生的表現大為讚賞,他目睹一位身負重傷、年。僅19歲的少年。軍官麵不改色地簽署了手術協定書後說:“一些青年。軍官顯示出證明中國新式學生美好前景的優秀品質。人們常常惱怒這些學生的膚淺傲慢,但是在考驗人的關鍵時刻,他們表現極佳,特別是軍校學生。”“在中國的學堂裏,有足夠的優質材料來鑄造優秀人物。”ThePassingoftheDragon,P116.革命黨人也特別注意吸收使用軍校生。當風聞清軍陰謀屠殺傾向革命的保定入伍生隊時,武漢軍政府即提出:“派人赴保速救眾學生”《危哉保定漢學生》,《民立報》1911年。11月21日。南下充實革命軍。這一動議果然付諸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