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界是國內學生滲透較深的部門。清政府建立新軍的目的,在於製造更加得心應手的統治工具。然而,裝備編練更新必然要求人員素質改善,除目兵中有部分小學生外,軍官中學生的比例相當高。以江寧第9鎮、湖北第8鎮及第21協為例,國內畢業生分別占軍官總數的48%、23%和40%(詳見下表):《陸軍第九鎮全鎮職員表》,《南洋兵事雜誌》第9期,1907年。5月;《湖北陸軍同官錄》。雲南第19鎮的中高級軍官多為留學生,下級軍官則由國內畢業生擔任。他們當中多數人來自各級各類軍事學堂,少數為非軍事專門學堂畢業(如醫學堂)。
在軍事輔助機構中,國內學生也占有相當比重。兩廣軍醫局共有職官5人,其中4人為國內畢業。兩廣和東三省督練公所職員中的國內畢業生分別占65%和42%,隻有湖北督練公所因大量使用留學生,國內畢業生的比例較小(詳見下表):《廣東軍事調查》,《武學》第4期;《湖北陸軍同官錄》;《東三省督練公所幹部人員一覽表》,《武學》第9期,1909年。5月19日。類別省別留學生士人國內學生總計兩廣241117東三省1221024湖北2125349總計35312490各種軍事學堂的教職員也以國內畢業生為重要來源。據廣東、湖北、雲南3省的12所軍校調查,國內學生、留學生、士人和外籍人員分別占教職員總數的36%、24%、37%和3%,其中7所學堂的國內畢業生達到一半甚至2/3,其餘5所則吸收留學生較多(詳見下表):《廣東軍事調查》,《武學》第4、5期;《調查雲南測繪學堂》,《武學》第7期,1909年。1月22日;《湖北陸軍同官錄》。類別校別國內業生留學生士人外籍人士總計廣東陸軍小學235230廣東陸軍速成學堂67316廣東陸軍醫學堂457319廣東測繪學堂1527226廣東水師學堂84416廣東憲兵講習所6118廣東樂兵講習所213廣東學兵營8311雲南測繪學堂7613湖北將校講習所23730湖北陸軍特小20146094湖北陸軍小學15814總計100661086280國內畢業生還進入實業界。為了適應鐵路、工礦、電訊、航運等部門的開發,培養技術人才,清末各種實業學堂陸續開辦。在抵製外貨和實業救國熱潮的推動下,1905年。以後中國的實業教育有了長足發展。1907年。至1909年。間,學堂由137所增至254所,學生由8693人增至16649人,而且部類增多,程度有所提高。如南洋公學(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設置了商務、鐵路、航海、輪機、電機等專科,並籌備開設大學本科。在教育宗旨上則竭力改變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勉勵學生求實學務實業。該校1906年。至1911年。的4屆專科畢業生共41人,均由郵傳部安排就業。《交通大學校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6—67頁。截至1909年。全國共有2651名工商類畢業生,其中多數對口供職。其他學科的畢業生中還有不少人熱衷於振興實業。一些企業為解決人才荒而獨力開辦專科學堂,自教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