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與本體的衝突——壬寅潯溪公學第二次風潮述論1902年。11月潯溪公學第二次風潮中針鋒相對的衝突各方,以及應邀前來的調解人,其實是大方向一致的同道。然而這種看似同一營壘中內耗的衝突,所產生的強烈衝擊力和廣泛社會影響,則是“革命”形勢成熟的動因,起到動搖和破壞現存統治秩序、間接乃至直接動員民眾的作用。而且事件雖小,卻牽涉蔡元培、杜亞泉、黃遠庸、龐青城等辛亥乃至五四新文化時期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這次風潮在他們各自的經曆中留下深刻印記,影響其後來思維行為的關鍵性情結,預示了對於許多重大問題態度各異的潛因。這也是辛亥革命影響20世紀中國曆史至深且遠的明顯例證。相關各方對事件的陳述和評價,出於各自立場和利害的差異,多有相歧甚至相悖。重建史實如果僅僅依據某一方的記述,不單會造成片麵,還可能扭曲真相。參照比勘各種記載,力圖回到曆史現場,則可以在不斷近真的同時,探測和把握相關各方態度立場差別的心路曆程,從而找到矛盾衝突的內在聯係,以免用後來外在的觀念臆測解釋。
辛亥時期風起雲湧的學界風潮,對於廣泛而迅速地散播自由民主思想,鼓動民眾反抗專製統治的情緒,產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而浙江湖州吳興縣南潯鎮的潯溪公學,在辛亥學界風潮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1902年。11月發生的第二次衝突,具有相當典型的象征意義。
風潮中針鋒相對的衝突各方,以及應邀前來的調解人,實在本來是大方向一致的同道。近代史上,一種相當普遍的情況是,當“革命”處於自發階段時,其直接打擊的目標,雖然看似同一營壘中的內耗,但衝突所產生的強烈衝擊力和廣泛社會影響,起到動搖和破壞現存統治秩序、間接乃至直接動員民眾的作用。從研究的角度看,潯溪公學風潮還有另一重典型意義,即相關各方對於同一事件的陳述和評價,出於各自立場和利害的差異,往往相歧甚至相悖。重建史實如果僅僅依據某一方的記述,不單會造成片麵,還可能扭曲真相。參照比勘各種記載,力圖回到曆史現場,則可以在不斷近真的同時,探測和把握相關各方態度立場差別的心路曆程,從而找到矛盾衝突的內在聯係,以免用後來外在的觀念臆測解釋。此外,事件雖小,卻牽涉蔡元培、杜亞泉、黃遠庸、龐青城等辛亥乃至五四新文化時期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這次風潮在他們各自的經曆中留下深刻印記,影響其後來思維行為的關鍵性情結,預示了對於許多重大問題態度各異的潛因。這也是辛亥革命影響20世紀中國曆史至深且遠的明顯例證。而所涉及的史料和史實,如蔡元培所撰《潯溪公學第二次衝突之原因》見《選報》第35期,1902年。11月20日。是期為南洋公學學潮專號。本文注明錄《蘇報》來稿,未屬作者。據文中“吾”自稱“蔡某”,以及《政藝通報》第21期(1902年。12月14日)所載《潯溪公學學生第二次散學始末記》、愛國青年。著《教育界之風潮》第10章《退學之影響及結果·南潯潯溪公學之衝突》、蔡元培撰《杜亞泉傳》(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7卷,中華書局,1989年。)等資料所描述的情況,作者應為蔡元培。等,又為相關的傳記、年。譜、文集失收漏載。關於此事,曾於10多年。前出版的《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書中有所論及。10多年。來,相關材料積累漸多,認識相應有所調整,此次該書再版,特此附錄。
一風潮前史
潯溪公學位於浙江湖州吳興縣南潯鎮,創辦人龐青城為當地大富。天仇(戴季陶):《龐青城事略》,《民權報》1912年。5月8日。關於龐青城,王謇《續補藏書紀事詩》、鄭偉章《文獻家通考》等書有傳,於其生平事跡均語焉不詳。湖州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南潯則是湖州的首富之區。諺雲:“湖州一個城,勿及南潯半個鎮。”同光之間,南潯靠販絲致富,因此發家者何止百戶,清末最著名的有所謂“四象八牛”。據說凡入象者資財須在銀洋500萬元以上,屬牛也要100萬元,而龐家排列四象的季席。其父龐雲鏳結交胡雪岩,經營蠶絲和藥房,同時販賣軍火,獲取暴利,遂成巨富。此後由長子龐元濟(萊臣)繼承父業,陸續投資於上海的金融、股票和房地產業,並在江浙兩省廣置田產。林黎元:《南潯絲商“四象八牛”》,《湖州文史資料》第5輯。龐青城名元澂,為雲鏳次子,注重造紙業。1902年。曾派人到日本學習手工造紙,在南潯設立青城手工紙廠。以後改用機械,到1906年。青城造紙廠擁有資本11.2萬元,為辛亥革命前浙江省屈指可數的大型近代工業。《1901—1910年。浙江所辦資本在一萬元以上的工廠》,浙江省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浙江省圖書館編:《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頁。資本額在該廠之上者,僅有寧波的和豐紗廠和杭州的揚華絲綢廠。關於龐青城與該廠史事,坊間誤傳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