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磨煉健全的心理(1)(2 / 3)

然而,在教育實踐中,名利心強的教師為數不少,他們和事業心強的教師,在表麵上常常有許多相似之處,使得人們不易分辨。比如,兩者可能都很忙碌,可能都擁有較多的榮譽。其實,深入地辨析就會發現,事業心強的教師和名利心強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往往有著根本的區別,這給他們的教育效果和自身發展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

1.關愛學生

事業心強的教師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名利心強的教師難以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喜歡那些給自己帶來名利的學生,不喜歡甚至討厭那些不能給他帶來名利,甚至破壞他的名利的學生。

2.關注教育實效

事業心強的教師關注教育實效,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師的根本追求;名利心強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好搞形式主義,他們更多地關注形式,而不是腳踏實地地追求實效,他們的一切努力主觀上不是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而是自己的名利。盡管這也常常造成學生發展的事實,但當學生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維護自己的利益,放棄甚至侵犯學生的利益。一位在當地頗有名氣的小學教師,這樣要求他的學生:老師講公開課的時候,大家都要舉手發言,會回答的舉左手,不會回答的舉右手。有些小學生因為左右分辨不清,常常發生舉錯手的現象,自然免不了課後被訓斥。可憐的孩子最後不得不在自己的兩隻手上做出“左”、“右”標記,以免出錯。這哪裏是在扮演“釋疑解惑”的教師角色,這種人根本就不配當教師!

3.追求轟動效應

事業心強的教師不去刻意追求轟動效應,能遵循教育和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追求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名利心強的教師往往追求教育的近期成效,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使得他們常常出現揠苗助長的行為,學生的後續發展乏力。

4.對教育工作的興趣

事業心強的教師大多有對教育工作的直接興趣,忙於教育活動本身;名利心強的教師則懷著對教育工作的間接興趣,通常忙於教育活動之外,如與學校管理者和學生家長結成過分密切的關係,爭搶出頭露臉、自我宣傳的機會等。

5.同事關係

事業心強的教師往往擁有良好的同事關係,在教師中口碑甚佳;名利心強的教師容易嫉妒同行,工於算計、勾心鬥角,同事關係緊張。

6.學生家長的評價

事業心強的教師無疑會贏得絕大多數學生的喜愛,最終也會贏得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好評;名利心強的教師也許會得到一些領導和家長的讚許,但必然會招致大多數學生的不滿和怨恨。

7.體會與感受

事業心強的教師會從教育過程中體驗到更多的樂趣;名利心太強則會給教師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為人的許多煩惱和挫折都來自於對名利的過分追求。

處於轉型期的當今社會,有許多因素很容易誘發教師的名利心,但教師的神聖職責,卻要求教師必須是一個有著強烈事業心的人。盧梭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至於一個人如果是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他不配從事這些職業……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教師樹立強烈的事業心並淡泊名利,要從以下幾方麵作出努力:

(1)樹立積極正確的職業觀

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為了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隻有那些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人,才有可能把教育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如果說一個教師開始幾年的教育效果主要取決於他的知識和技能的話,那麼教師的畢生發展,則源自於他的人格力量的支撐。

(2)養成正確的對待名利的態度

名利本當是對教師所取得工作業績的自然獎賞,它絕對不應成為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名利的過分追求,常常是在自尋煩惱,因為成績可以自己幹出來,而名利在現實生活中通常受到多種因素的製約。教師對名利應當保持一顆平常心,來之可喜、去之不憂。實際上,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社會對於個體付出的回報基本上是公正的,許多傑出教師的成長曆程已有證明。隻要你付出了、不追求名利,反而會帶來更多的名利;而刻意於名利的計較,則常常近視了人的眼光、浮躁了人的心態,使人常有欲望受阻、渴求遭挫之感,或者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3)潛心感受教育工作的內在樂趣

善於體驗教育工作的內在樂趣是教師基本的心理技能。教師對教育過程之外的名利的過分追求,大多緣於他們難以從教育過程本身獲得樂趣,得不到自我肯定、自我讚賞、自我滿足和自我激勵。其實,教育活動本身充滿了樂趣,孕育著多重收獲,是教師愉悅心境的不竭刺激源。當我們陶醉其中的時候,必定會淡化對名利的關注,甚至不惜名利的受損。在“十年動亂”期間,許多優秀教師因為對教育事業和學生的摯愛,甘願冒著被迫害的危險,在教壇上辛勤耕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好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