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化”論
1.“弱化”班主任對於大部分的班級來說,隻能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現在的學生大部分獨立性比較差,實在有必要老師來“強化”。
2.班級管理需要“良性懲罰”。
班級管理呼喚“良性懲罰”:
(1)孫雲曉說:“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
(2)詹姆斯·多布森:“許多犯罪的人,正是教師從未嚴格要求學生、製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教會學生控製自己衝動的結果。”
三、“弱化”論
1.班主任是一個“上管方針政策,下管掃把垃圾”的苦差事,從行政的角度強製要求班主任事無巨細樣樣“強化”,不累死也煩死,這是不人道的,嚴重危害班主任老師的身心健康!
2.從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這個角度來看,“強化”的政策讓老師樣樣包辦,學生反而缺少主見。
四、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當今國際教育界的一麵旗幟。對於當今中國來說,教育領域的小敲小打、縫縫補補雖然對教育的發展能夠有所助益,但是也必須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教育原有的根本性東西並沒有真正被觸及,具體到個人的生命狀況仍然並不樂觀。我們的教育無助於學生生命尊嚴的提升,卻有愧於學生生命尊嚴的失落。
生命教育的三個層次:
1.真正人道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關注學生當下的生命狀態,努力創造生命化的校園,生命化的課堂。
3.生命教育是包含著多重主題的教育實踐領域,這些領域和主題包括:安全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死亡教育,人權教育,和平教育。
五、生命視野下的班級管理
1.意識層麵:班級管理要樹立起“生命人”的理念;
2.製度層麵:協調好學生自由與班級紀律的關係;
3.操作層麵:師生雙方進行“靈肉”交流。
六、班級管理重在適度
強弱是一種對比,同時也是一種反差,強弱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夠適合具體情況,行之有效,不要被一些理論、一些條條框框所束縛。
(1)師生距離要遠近適度;(2)管理權限要管放適度;(3)管理手段要剛柔適度;(4)問題處理要緩急適度;(5)對學生要冷熱適度;(6)氣氛控製要動靜適度。
七、班級管理理論的發展
班級管理是一項完善人的內心世界、規範人的外在行為、培養創新人才的係統工程,尤其需要科學的、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的指導。
20世紀初泰羅等人倡導科學管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行為科學理論主張通過多種方式激勵人的積極性。二戰後出現了以廣泛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為特征的管理科學學派。在新的階段,提出了人本管理理論在實踐中積極推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承認人的價值和尊嚴,相信人的本性、潛能、經驗、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認為人性是建設性和社會性的,追求組織行為與人的主體性的有機結合,通過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以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八、班級管理的特點
1.社會性:班級生活是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
2.二重性:一是係統因素,二是隨機因素;
3.雙邊性:師生在班級管理中教育與受教育,共同成長;
4.綜合性:班級管理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麵健康成長;
5.教育性:班級管理不是對學生的管、卡、壓,而是規範人、培養人。
九、班級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
1.方向性原則;2.目的性原則;3.時代性原則;4.針對性原則;5.趣味性原則;6.主動性原則。
下麵是某教師的治班方法,值得班主任們借鑒:
一、用個人魅力吸引學生
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學生隻要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接受你說的話,願意聽你講的課。也許你在同事麵前沒有魅力,但在你的學生麵前就是有魅力的。
1.講好課。追求內容連貫,邏輯性強。遇到不會的題,不要搪塞,承認不會。
2.自信、樂觀、向上。比如,我在一次應聘工作時,就說:你不要我肯定是一個損失,你要我絕對不會後悔。即使我班考的不是第一名,我仍然認為我是最棒的,隻不過我成功標準與其他人的成功標準不一樣而已。我對我自己這樣說,我對學生也是這樣說。我要用我的自信,樹立學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