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養著一頭驢,靠驢馱炭為生。他對待自己的驢,愛得像寶貝似的。

有一天,王五將驢拴在買主家門口,自己到院裏去送炭。出來時,驢不見了。在他原來拴驢的那棵樹上,卻拴著一頭癩皮驢。他急得要命,四處尋找,也沒見影子。王五又急又氣,就拉著癩驢去包公案下告狀。告誰呢?隻好告癩驢。

包公升堂問案,喝令衙役將被告帶上堂來。

包公對著癩驢喝道:“你是哪裏來的癩驢?怎敢冒名頂替?”

癩驢耷拉著腦袋,不會講話。

包公把驚堂木一拍,高聲吩咐左右說:“王朝、馬漢,快給這可惡的癩驢戴上籠嘴,禁止吃草飲水,關押三天,再行審問!”

堂上堂下的三班衙役,聽了忍不住想笑,可又不敢,隻好照著包公的命令,把這個被告——癩驢關在一個空圈裏。這個消息傳出後,百姓都覺得這個案子新鮮。當三天期滿,再升堂審這癩驢時,成千成百的人擠著看熱鬧。

三聲鼓響,包公升堂入座。那頭癩驢,肚子癟癟的,有氣無力地耷拉著頭,被衙役牽上堂來。

包公把驚堂木一拍,喝令左右:“給我把這癩家夥重打四十大板!”

衙役一聲呼應,便手執木板,向癩驢打去。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大板打完了。

包公又說:“現在解開韁繩,讓它自己去吧!”

癩驢關了三天,又渴又餓,又被衙役的大板打怕了,剛解脫韁繩,就沒命地衝出公堂,向遠處跑去。包公立即吩咐一個衙役和王五兩人,暗暗跟蹤,看它跑到誰家,那誰就是癩驢的原主,誰就是偷換王五驢子的賊。

衙役、王五和一些看熱鬧的人們,遠遠跟在癩驢後麵,直跟了15裏,隻見它直直地跑進一個獨園人家去。人們也馬上跟了進去,果然找到了王五的那頭好驢,同時還捉到了那個偷驢的無懶漢。

一般人都說驢笨,其實驢的記憶力很強,可能比馬還要聰明。包公就是抓住驢認路的特點才破案的。不過它脾氣很倔強,但對於擅於駕馭它的人,卻很聽話。驢生性刻苦耐勞,能持久工作,能吃粗食,能耐渴、耐餓、耐熱,很受農民的喜愛,所以我們不應該歧視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