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應對
地震是指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因人為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層的震動。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一般情況下,微小的地震不會引起人的感覺,3級以上的地震人們才有感覺,7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巨大損失。
地震發生在不同的地點則能造成不同的災害:在城市附近,可以造成樓房坍塌、立交橋扭曲、地下管線斷裂、燃氣泄漏、人員傷亡等;在山區易引起山體滑坡、水庫垮壩等意外事故;在海上則會引起海嘯、風暴潮等等。地震因其發生突然且破壞性大,已經成為全世界特別關注的災害。
地震雖然事發突然,破壞性大,但也並非沒有應對措施。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地震。頃刻間24.2萬人喪生,一個有百餘年曆史的工業重鎮瞬間夷為廢墟,直接經濟損失達百餘億元。在這場災難中能化險為夷、成功脫險的人,大都是選擇了正確的避震方法。例如,一個名叫李鬆的男孩,當年隻有10歲,在地震發生時,強烈的晃動將他從睡夢中驚醒,在慌亂中他急忙躲在家中衛生間的角落裏。結果他居住的樓房大部分坍塌,隻有廚房、廁所這樣的小房間沒有完全被毀,他也因此保住了性命。
因此,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教育學生:
一旦遇到地震千萬不要慌,不能亂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就近躲避。
1.室內避震
在家中:可躲在堅固的家具、內牆根、牆角附近或廚房、廁所、貯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在廚房躲避,一定要關閉燃氣總開關)。
在學校: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躲在課桌下,千萬不要在走廊、樓梯等處擁擠,以免被踩傷、擠傷,不要擅自回教室取東西。
在公共場所:在影劇院等處,可躲在排椅下。在商場,可躲在堅固的立柱、牆角旁,要注意避開玻璃門窗、櫃櫥及高大、擺放不穩和易碎的物品。
2.戶外避震
應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築,如立交橋、過街天橋、廣告牌、有玻璃幕牆的樓房等。也要避開油庫、化工廠等危險處。
3.山區避震
不要在陡峭的山崖、岩石下、水體旁躲避,要防止滾石、滑坡、漲水等意外情況造成的傷害,可選擇開闊的地方避震。
地震發生時往往會引發一些次生災害,如燃氣泄漏、火災等。遇到這些意外情況,不要慌張,可采取下麵的自救方法:
1.發現燃氣泄漏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使用明火,迅速向上風方向轉移。
2.遇到火災時,可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強震過後,迅速向安全地點轉移。注意:要逆風並匍匐行進。
3.發現化工廠毒氣泄漏時,不要順風跑,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向上風方向轉移。
4.如果被坍塌物埋壓,不要隨意搬動周圍的雜物。防止引起更大的塌方;不要大聲喊叫,應注意保存體力;可通過敲擊坍塌物來傳遞求救信號。
火災的應對
火災是較為常見的突發災害,在校園也時有發生。
某學校一位同學私下使用電爐,正趕上停電,他未切斷電源就去上課了,寢室內沒有人,來電後,電爐烤燃桌子引起火災,將整個寢室燒毀,該同學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
這個案例反應出當前一些學生的防火意識較差。作為班主任,應該首先教育學生加強對火災的預防,經常開展安全檢查,要求學生做到:
(1)在集體宿舍、教室等場所內不要私自亂拉亂接電源。
(2)不亂扔煙頭或躺在床上吸煙;不要在蚊帳內點蠟燭看書,在宿舍內點蠟燭和蚊香時要有人看護。
(3)不亂焚燒紙張雜物,更不能往樓下扔燃燒著的紙張和雜物。
(4)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5)各種照明加熱設備不要靠近枕頭、蚊帳、被褥、衣物等易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