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突發自然災害的應對(2)(1 / 3)

(5)被洪水圍困或落水後,必須盡可能地保留身體的能量。人在水中所遇到的最大威脅之一是寒冷。若體溫迅速下降,會導致凍僵或凍死。在水中,穿衣物比不穿衣物體溫下降慢得多,靜止比遊泳時體溫下降慢得多。在防止低體溫的過程中,除了接近高處、船隻、救生人員或其它可抓靠的物體外,一般不要遊泳。另外,手臂和腿部的運動可增加外周的血液循環,亦可導致體熱的迅速流失。因此,在水中盡可能地減少活動對防低體溫非常重要。

(6)在等待救護時,應盡可能地靠攏在一起,一方麵心理上可得到一些安慰和鼓勵,更重要的是可以進行互救,並且易於被發現,從而得到及時的救援。

(7)在水中救護時要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緊抱纏身,以免累及自身。

(8)由於溺水極易致人死亡,搶救時,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隻或陸地,立即清理口鼻腔內的淤泥及假牙等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去嗆入的水,做人工呼吸;必要時進行心肺複蘇,指掐或針刺昏迷者人中、湧泉、內關等。

同時,災難來臨時,班主任要鼓舞學生保持頑強的鬥誌,堅定信心,共渡難關。下麵這個故事值得我們永遠記住。

1998年長江大洪災中出了個小英雄江珊。她能生存下來,極不容易,經受了非凡生存意誌的考驗。

年僅六歲的女孩江珊,在洪水中浸泡9小時後獲救的情況家喻戶曉。她能大難不死,可以說是無情的洪水對其施害對象身心素質沙裏淘金的結果。

首先,廣闊自由的生存空間使她成了天之嬌女。小江珊生在長江邊上的湖北省嘉魚縣牌洲灣,夏天她常光著腳丫下水捉魚蝦,上樹掏鳥窩,父母從不溺愛、嬌慣她。這鍛煉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

其次,靈活的應變能力。洪水襲來,奶奶拉著她抓住了一棵樹,奶奶剛把她頂到樹上就被洪水卷走了,她聽到了奶奶的最後一聲叫喊:“千萬莫——睡——覺”!小樹折斷了,江珊在洶湧的洪流中翻滾起伏,她用“狗爬式”拚命掙紮,順著湍急的水流她又改成仰泳,碰到樹幹死抱著不放。

再次,頑強堅毅的生存能力。小江珊在水中已經很累很累了,也很困很困,肚子又很餓,但她銘記奶奶的話,強製自己不睡!順手摘下兩片樹葉含在嘴裏,心想有“吃的”了,以此自慰。就這樣,當小江珊被解放軍解救的時候,她的下半身已經在洪水中浸泡了9個小時,而她卻是在單獨一人等待救助而最終被救的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相比小江珊的勇敢、堅毅、頑強,許多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根本就是望塵莫及!小江珊在洪水中的表現值得我們所有教師和學生學習。

雷擊的應對

雷電是我們在夏季裏常見的自然現象。

雷電的實質是天空雷暴雲中的火花放電現象。火花放電時發出的光就是閃電,閃電使空氣強烈受熱迅速膨脹而發生的巨大響聲就是雷鳴。

雷電是由天空中攜帶不同電荷的雲與雲之間摩擦產生的。雷電放射出巨大的電流,有幾萬到幾十萬安培,雷電具有1億伏的高電壓和2萬至少萬度的溫度及衝擊波,破壞力極大。

雷電最容易擊中比周圍地勢高的建築物,如:煙囪、高塔、高大的建築、各種天線和電線杆,致使這些建築物遭到破壞。雷電還幹擾無線電通訊,影響飛機的飛行安全。

雷電如果擊中木材、幹草、汽油等易燃的東西,容易引起火災。

人如果被雷電擊中也會造成傷亡。

2000年5月16日下午,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發生一起雷電擊人事件。當時,融水鎮第六小學三年級兩學生打著雨傘,並肩從崖頭村家裏冒雨上學。1時許,他們走到特別空曠的大嶺底半坡時,雷電從天而降。據離現場20米外的同校9個同學說,當時看到雷電火光有尺餘寬,並立即感到電流從地麵傳來,雙腳一陣發麻。雷電停止後,同學們跑到出事地點,看到二人均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潘先安衣褲全被擊爛,下身全黑,潘定安雙腳發黑,內褲被擊爛。經搶救,20多分鍾後潘定安從昏迷中醒來,脫離了生命危險,潘先安未能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