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剛休學了一段時間。在休學期間,小剛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是後悔,後悔自己打球太猛,以致弄傷了自己的身體。心理醫生主要的辦法是讓小剛轉移注意力,避免過多的無意義的後悔和自我譴責,並指導他適當地自學,以及引導他進行適當恢複身體功能的鍛煉。
經過8個月的治療和心理輔導,小剛擺脫了人生路上的一個危機,身體得到了初步的康複,心理機能也有了不小的提高,於是他重新開始了自己的學業。
這個案例啟示我們對罹患急重病的學生進行必要、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是非常重要的。指導他們積極麵對患病的處境,對於他們的疾病治療與身體康複,以及治療與康複過程中對應激的有效應付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幫助患病學生獲取疾病與有關治療的信息學生罹患急重病,一般情況下對疾病的了解不太多,因此,幫助其正確了解和對待疾病,正確評價與估計治療中會出現的問題等就顯得較為重要。如果病情急重且時間比較倉促,預計學生不一定可以馬上接受,在告知病情時不宜太過突然,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酌情逐步告知的辦法,以免引起學生的恐懼和焦慮。
給學生提供病情的診斷、治療等正確的信息的同時,需要教育與訓練學生增加自我照顧的能力,幫助學生及其家庭開始罹患重病後的適應,減少不確定感,逐步建立新的生活計劃。可以引導學生對罹患重病進行積極的思考,降低對生活的預期,通過各種方法提高自信心,學會表達需求和感受,重建或恢複同伴、朋友、家庭、老師、醫務人員等固定的感情支持,學會獲得自我有效控製疾病的感受。
(二)引導學生確定具體的、有效的治療與生活、心理成長目標在治療方麵,引導學生實現處理症狀、適應住院的環境和治療過程;發展和保持與醫生、護士的良好關係。
在生活目標方麵,幫助患病學生以積極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應付疾病,逐步恢複到日常生活中來。如生活自理、散步、參加集體活動,保持日常生活常規等,用積極主動的活動來占滿整體的時間,從而減少患病學生對自身身體狀況的關注,提高自信心,實現自己認為有意義的目標。但是在樹立生活目標的同時,應該注意到這些活動不能超出學生的能力,否則容易使學生感到灰心和失望。
在心理成長目標上,引導學生努力控製負性情緒,保持或促進正性情感;努力保持一個滿意的自我評價和能力感,保持自尊;努力與身邊的親人、同伴、朋友保持良好關係;有充分的準備,積極麵對不確定的未來,逐步建立起新的現實生活中的目標,接受現實生活的考驗。
學生喝酒鬧事,怎麼辦?
我們先來聽一位心理輔導老師講述的故事:
那是某個檢查團來校的日子,全體師生緊急動員,學校進入了迎戰狀態。即使是午休時間,教學樓裏也一塵不染,安安靜靜。
但就在這個當口,初二的走廊裏卻忽然傳來了高聲的叫罵,那是一個男孩含混不清的聲音。負責保衛工作的老師聞聲趕到,隻見一個男生已喝得爛醉,正在和攙扶他的同學掙紮,並指著班主任老師大罵。眼看檢查團的人就要來看午休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保衛老師“當機立斷”將男孩抱起塞進了車裏……和於洋的第一次見麵
當於洋走進谘詢室的時候,這件事已經過去兩周了,我根本沒把眼前這個熱情有禮的男生與那個喝醉酒的孩子聯係在一起。
“老師,我就是那個喝酒的人。”於洋的主動倒使我有些意外。
在進一步的交談中,我漸漸了解到於洋原本是個“混”的孩子。曾經打架無數,砍過人,也曾經被人砍。那種人見人怕的威風曾經令他無比陶醉。隻是初一暑假時,家中最疼他的爺爺突然去世了,臨終前囑咐他好好學習,將來要有出息,使他大受觸動,決定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但“混”慣了的孩子是很難“回頭”的。於洋的那群哥們兒不斷地來找他,讓他幫忙出麵去“解決”問題。他一次回絕,兩次回絕,第三次回絕的時候,哥們兒生了氣,說:你隻要將這瓶酒喝幹了,我以後就不找你了。那是一瓶500m1、56度的二鍋頭。於洋沒猶豫,愣是逼著自己灌了下去。就是那個中午,他酩酊大醉著回到了教室。班主任正為他不知去向而著急。見他如此模樣,非常生氣,批評了幾句。於洋萬分委屈,便借著酒勁大罵起來,演出了開頭的那一幕。
雖然保衛老師的果斷使於洋沒有為學校評比造成什麼損失,但於洋還是為此受到了處分。談到這裏於洋很傷感。他說自己從前打架的時候,一直將處分當一種光榮,求之不得,而現在自己想學好了,處分卻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