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班主任工作(6)(1 / 2)

在我們的班級管理中,經常會發現班內有一些違反學校紀律的現象,也總有那麼幾個經常違反紀律的學生,讓老師們很是頭疼。那麼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我認為,我們不妨換個心態、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換個心態

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大多數班主任老師都會板起臉孔,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予以訓斥、批評,語言尖銳,咄咄逼人。有的甚至怒氣衝天,慷慨激昂,聲色俱厲;更有甚者,動手動腳,對犯錯誤的學生行之以體罰或變相體罰。

因此而釀成嚴重後果,害人害己的,也有所聞。其實在這種情況下,老師自己肯定是不快樂的,或者像一隻已經點燃的炸藥桶,要把自己所有的怒火都潑向學生;或者像一塊冷冷的冰,竭力地壓抑胸中的憤怒像大海的波濤久久不能平息。

然而,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不妨先冷靜一下,讓自己換一種心態。

“教室是允許出錯的地方,學生是允許犯錯誤的人。很多時候,錯誤是學生成長的代價與營養。”學生畢竟是學生,犯錯誤是很正常的,即使是我們成年人也免不了要犯錯誤,何況學生?

青少年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是孩子們開始由家庭更多地邁進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變化巨大,麵臨多種危機的時期。在這個特定的時期,由於學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穩定、不平衡所引發的一些學生的不良行為也是正常的。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所以,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要明確這是學生成長中的必然,我們就不會怒火衝天了;這樣,我們也才能更加冷靜地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細心地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並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而且,也有很多時候,衝學生發火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簡單的訓斥、批評並不能奏效,甚至有時候還會使學生更反叛,把他推向錯誤的道路。

同時,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本來他自己就感到了內疚,正在自責,如果加上我們的一頓訓斥,他反而會覺得:我犯錯了,你訓斥我了,大家扯平了,以後依然故我。

訓斥不一定有用,有時候什麼也不說,反而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孩子會有一種負罪感或者是內疚感,這對於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會更有效。

高一年級有一個女生宿舍晚休經常說話,甚至會說到十一點多。有一次被抓了個現行,老師把她們整個宿舍都整到了宿舍外麵,查出了晚休說話的主要帶頭者是邢同學,但老師並沒有批評她,隻是簡單地說了宿舍長幾句,就讓她們回去了。

第二天,邢同學主動寫了一份檢查交上,態度誠懇地承認錯誤。在以後的日子裏,邢同學在各方麵的表現非常好,跑操時主動要求他人標齊排麵,主動擦黑板,主動撿起掉在地上的廢紙,主動提醒宿舍的其他同學注意遵守紀律,等等。

“諒解也是教育。”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過。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原諒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優秀的教師都善於以自己的寬容,走進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變成學生心目中可親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從而順利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寬容是一種溫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靈。從今天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來看,談一談寬容仍具有現實意義。

二、換個角度

其實,任何時候,學生犯錯誤都是有原因的。劉老師就經常給她的學生說:“我知道你們犯錯誤都是有理由的,我也允許你們犯錯誤,但同樣的錯誤最好不要有第二次。”

但是,學生犯錯誤很多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自控能力差、對自己要求低等等單純的品行問題,而是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導致的。這裏所說的換個角度,就是我們班主任老師應該多從學生的心理方麵去分析問題的原因。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我在這幾年擔任班主任期間也深刻體會到許多學生在行為表現中的種種異常如:好動、多話、厭學、打架、早戀等,這些並不是單純的品行問題,往往是由學生心理不成熟、不穩定、不平衡引起的。

要真正分析出學生犯錯誤的內在原因,我想,唯一應該做的就是要想辦法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與學生溝通,用愛來贏得愛,用真情來感染學生。

隻有你發自內心的尊重學生、愛學生,關心學生,常常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學生也會從內心尊敬你,就會願意對你說心裏話,信任你、尊重你,就會願意接受你的批評和教育,這樣我們做起工作來才會更有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