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隨風潛入夜——心理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1)(3 / 3)

恐怖性神經症又稱恐怖症、恐懼症,是以恐怖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處境是外在的,盡管當時並無危險。恐怖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症狀。患者極力回避所害怕的處境,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過分的、不應該的或不合理的,但並不能防止恐怖發作。

在正常人中都有過這種恐怖心態。正常的恐怖與以往的經曆有關,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正常情況下人們可清楚地認識到當時處境是否危險或危及生命,如對動物園裏關在籠子裏的虎、豹是不怕的,但一旦老虎上街,必然驚恐萬分,這就是害怕心理。故恐怖對正常人來說是種有益的防禦反應。恐怖心態還和陌生的事物有關,由於陌生產生對前景的不確定性,使人缺乏安全感,或者過於注重得失,就會害怕。但是人都有自我控製能力,這些害怕一般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隻有當害怕和現實危險不成比例,而且對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時,我們才診斷為“恐怖症”。恐怖性障礙者對某些情景、場合產生不必要的十分恐懼的心情,不能自控地盡量回避,不但別人認為難於理解,有時本人也知道不切實際、不合情理,卻又無法擺脫而感到苦惱,這就是病態的恐怖。

恐怖症的臨床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

(1)場所恐怖症:在恐怖症中最為常見。

患者對公共場所產生恐怖,因而害怕到各種公共場所中去,這些地方包括商店、百貨店、劇院、餐館、隧道、橋或乘坐的飛機、公共汽車、地鐵、電梯、飛機等。如廣場恐怖症,患者在看到周圍都是人或空無一人時,會產生劇烈的恐怖,擔心自己無法自控或擔心自己會暈倒,或出現瀕死感或焦慮不安。有的患者對高空、黑暗等產生恐怖,而不願立足於高處,甚至不敢在高樓上居住,或不敢獨自一人處於黑暗之中。在有人陪伴時,患者的恐怖症狀有所減輕。在谘詢心理疾病的人群中,“廣場恐懼症”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病,在30~35歲的女性中最為多見。

(2)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現為在社交場合中出現恐怖。

患者在大庭廣眾麵前害怕被別人注視,害怕會當眾出醜,因此當著他人的麵不敢講話、不敢寫字、不敢進食,甚至不敢入廁,嚴重者可出現麵紅耳赤、出汗、心跳、心慌、震顫、嘔吐、眩暈等。如果病情嚴重,患者可因恐怖而回避朋友,與社會隔絕而僅與家人保持接觸,甚至失去工作能力。如果患者害怕與他人對視,則稱為對視恐怖。如果患者害怕在與人相處時會麵紅或堅信自己有麵紅,則稱為赤麵恐怖。

(3)物體恐怖症:患者主要表現為對某些特定的物體產生恐怖。

患者可表現為對動物的恐怖,害怕貓、老鼠、狗、鳥類或昆蟲等小動物。在青春期前,對動物恐怖的男女患者比例相近,成人後則以女性為多。有些患者表現為對尖銳物體的恐怖,而不敢接觸尖銳物體,害怕自己或別人會受到這些物體的傷害。也有的患者可表現為害怕見到血液等。

(4)自然現象恐怖症:指患者害怕打雷、閃電、波浪等。

恐怖症和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有關。和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樣,在現代化社會中恐怖症發生率有明顯的增加勢頭。知識和信息的大量增加有時會伴生空虛和精神脆弱。專家研究顯示:60~70年代出生,擁有高學曆,已經踏入工作崗位,並且事業小成,在辦公室從事管理工作,工作認真、勤奮、有前途的人最容易得心理疾病。這個調查結果和一些發達國家的研究結果相似。

因為誘發它們的原因是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因此,治療時也就需要一些新的方法。

4.獎懲有度——為何人們的積極性有時候會因報酬而受打擊

處於管理崗位的人都會發現,獎勵的刺激會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別人保持高漲的熱情,對於處於低潮中的人尤其如此。但是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保持不變,就會使獎勵成為工作的過度理由,一旦失去外在獎勵或者獎勵無法滿足其需要時,結果就會反而不如從前。激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它應包括精神上的沐澤,而不是單純的物質刺激。使一個人持續不斷的努力,應該激發其內在的動力,而不能隻靠外在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