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這裏來,與諸位見麵,就是一個新的學習、新的思考、新的追尋的開始。——我從北京走到大西北的蘭州,實在不容易。這背後有一個漫長的追尋過程,一段複雜的心路曆程。
二、諸位來到這裏也不容易
我曾經說過,中國的中、小學老師其實都是“沉默的大多數”,很少有發言權。很多人都在談教育,教育官員談教育,我們這些學者也在談教育,真正的教育主體——第一線的老師卻很少發言,特別是在座的農村教師們!本來第一線的老師對教育與教育改革是最有發言權的,但由於體製的原因,也由於觀念的原因,卻使得第一線老師無論是對關於中小學教育的討論,還是教育改革方案的設計、教育製度及政策的製訂中,都始終是缺席的,很少聽到他們的聲音,而我們在這裏舉行關於西部農村教育的論壇,就是希望能夠發出民間的聲音,發出第一線農村教師的聲音,以使我們的教育與教育改革能夠獲得自下而上的民間推動力,與自上而下的改革形成良性互動與相互製約!
這兩天和大家有了初步的接觸,發現諸位即使在農村教師中也是處於弱勢的地位,來到這裏,真不容易。我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和楊東平教授有共同的感受:聽了老師們的發言,我們再說什麼,都顯得蒼白。
剛才,聽到陝西省藍田縣九間房鄉柿園子小學李小峰老師的發言,我掉淚了。他所提供給我們的數字,實在令人震驚:“13、31、103、134、4。13就是我從1992年至今已經當了整整13年的代課教師;31,就是我今年剛好31歲;103,就是我現在的工資每月為103元。134就是我教出來的學生有134名,4人還考上了大學。4就是我身兼數職:校長,主任’老師,後勤,整個學校就隻有我一名教師”。這數字的背後,有農村教育的真實。西北師範大學王嘉毅教授在這次論壇的發言中告訴我們,到2004年年底,我國農村小學共有代課教師60萬人,目前甘肅全省有公辦小學教師9.7萬人,而代課教師則高達4.2萬人,這些代課教師主要分布在農村中小學。這就意味著代課教師事實上是我國農村教育的重要支撐力量,但他們的待遇卻驚人地低下,而且他們作為教師的權利更是被嚴重地忽略甚至被剝奪。在這樣的難以想象的惡劣境遇下,李小峰這樣的代課老師卻十數年、數十年地堅守在教育第一線,為此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為最邊遠山區培養了人才。這令我們敬佩、感動,更讓我們羞愧難言:我們整個社會給他們應有的關注和幫助了嗎?
我還要向陝西省延川縣土崗鎮小程小學的賀權權老師表示敬意,他跋山涉水來到我們這個講壇,向我們報告了從事複式教學的農村教師的境況:這又是一個相當重要而被我們所忽視的教育群體。尚立富在采訪甘肅成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時得知,目前該縣有三分之一的小學仍依賴複式教學才能維持!因此,有專家指出,在西北、西南欠發達地區的邊遠山區,複式教學班所占的比例仍很高,而且在一個較長的曆史時期將會繼續存在下去,這是適應邊遠地區學生居住分散,辦學條件簡陋這樣一些特殊情況的。問題是絕大部分從事複式教學的教師處於封閉環境中,卻很少有人關注。賀老師的發言讓我們聽到了他們的呼聲,我們將如何回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