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1 / 2)

對早年曾國藩影響較大的另一個人是他的母親江氏。江氏生於乾隆五十年(1790),年長丈夫五歲。她是湘鄉興讓八都道常恬江沛霖之女,乳名“憐妹子”。出嫁後因丈夫曾麟書排行老四,故人稱麟四嫂,後稱江夫人。

江氏的乳名叫“憐妹子”,提起這一遠近皆知的稱謂還有一段“掌故”。江氏原籍江西,遷到湘鄉後,到第十二代的男主人名叫江嘉爵,康熙十年(1671)病故,卒年五十歲。按當時農村的習俗,一般而言,人死後要請風水先生卜一塊墓地安葬,以圖後代吉盛。不知是江嘉爵故去的突然,還是其他緣故,江氏卒後沒有請風水先生相“陰宅”。而安葬於湘鄉二十都上山田衝仙人山的“仙女袒膚”。風水先生說:此仙乃處女,安葬於此的人戶要“洗女”九代,即九代頭胎女孩都不能讓他活下來,否則她出嫁的男家就不興旺。有了這樣“不吉”之女,哪有人家敢娶!江嘉爵至江沛霖共六傳,繁衍了28個男孩,卻無一個女孩活下來。很顯然,在溺嬰風俗很盛的時代,江氏的許多女嬰很可能都被遺棄。而且,奇怪的是,盡管江氏六代以來生的都是男孩,卻沒有一個出仕為官的。江氏出生後,她的父親將她偷偷地丟到床下,想讓她凍餓而死。可是這個女孩的命實在太大,到半夜去看時,她仍然活著。江沛霖心中大驚,雙手癱軟,將手中拿著的東西掉到地上,打傷了自己的腳。江沛霖說:“可憐,可憐,罪過在我,你不該死呀!”江沛霖的妻子到江家後,生的這個女孩是頭胎,因此也舍不得這個親骨肉,連忙將凍得半死的孩子抱進懷裏。女兒很快就蘇醒了。家裏的人又喜又憂,喜的是女孩命長,不該死;憂的是江家將來不會興旺發達。因為女孩凍了大半夜,家人都很可憐她,因而起個乳名叫“憐妹子”,長大後改為玲妹子。

按照迷信的說法,江氏家中已“洗女”六代,或者說六代無女孩,但沒有“洗九代”。因此,很可能發男家,即江氏女孩出嫁的男家會興旺發達。說來奇怪,江氏嫁給曾麟書後,曾家真的人興財旺了。丈夫成為秀才,兒子官封一品,可謂榮華已極。因此江氏家族至今尚有人說,曾國藩家的升官發財是江氏祖先葬的這處“仙女袒膚”地。

江氏容貌秀麗,很少有脂粉習氣。少時跟她的母親即曾國藩的外婆學會了紡花、加麻線,養成了勤勞、節儉的好習慣。至10多歲時,燒茶煮飯,儼然一個男小夥,樣樣都能幹。她沒有進過學堂,卻認得一些字。由於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經常往返於湘鄉與湘潭之間,而道常恬下瓦屋正是荷葉大界通往湘鄉、湘潭的必經之路。曾星岡路過此地時,總要到江家看望一下江沛霖。有一次,曾星岡帶著曾麟書去湘鄉,還在江家住過一夜。因此,曾、江兩家早有交情。嘉慶十一年(1806)曾麟書已16歲了,江家請人做媒,正式將女兒許配給曾家,十三年(1808)正式完婚。三年後曾國藩降生。

曾家後來的興旺發達與“洗女發男家”的傳說是否有聯係,雖已無從查考,但江氏家族尤其是曾國藩的外祖父江沛霖對曾家的影響卻是真實的。江良濟本是湘鄉處士,字沛霖,號雲峰。江氏遷到湘鄉後的曆史也充滿傳奇色彩。本來,江沛霖的祖父積蓄頗多,在當地是個有名的富人。江沛霖的父親江宏輝本是國學生,頗有豪俠氣概,加之家業豐厚,因此遠村近鄰都很怕他。比起曾家來,顯然要富裕得多。江宏輝的幾個兒子靠著上二代人的積蓄,各分得一份不小的家業,“撐持門戶,異官而居”。而江沛霖一心讀書,立誌考取功名,但多次考試都名落孫山。也許是多次經受科場失敗的打擊,江沛霖對人生有了另一種解讀,他決心“棄場屋為族之領袖”,於是“輕財好義,家遂中落”。

但江沛霖有著山裏人鐵一樣的性格,“雖然貧困不遏,其誌未少損”。將女兒許給曾家後,他對女婿曾麟書寄予厚望。曾對女婿說:“吾人為學,苟能不以外物移其誌,不以世不錄用而遷其業,但優遊漸漬,自能得乎?古人深造之義,吾知汝固能力學者,汝後嗣昌大有成,足以重為吾道之光,勉乎哉!當及見成之也。”就是說,一個家族、一個人的發達不是猝然可成的,而要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像跑接力賽一樣,不能停下來。這就是“深造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