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多樣化書寫,即不但題材多樣了,風格多樣了,手段多樣了,視角更是多樣了。傳統的文學與藝術,總是站在主流一麵看世界,站在規律一麵看人生,至少是站在優秀者優勝者一麵看藝術對象。例如《紅樓夢》就必然站在賈寶玉的角度去觀看人生;例如《水滸傳》,又必然站在梁山好漢一麵去觀看社會。這在傳統文化那一麵,不但是順理成章的,而且是天經地義的。不站在賈寶玉的視角觀看人生,難道可以站在傻大姐的視角觀看人生嗎?不站在梁山好漢的視角觀看世界,難道可以站在潘金蓮或高俅或牛二的視角去觀看世界嗎?然而,這並不合乎自由與平等的真諦,也不合乎真理與規律的本意。
現代文明的一大標誌是承認和保障所有人的話語權,現代藝術自然要給各種視角以表達機會。例如傳統的文學藝術創作,絕大多數是以男性的眼光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觀察女性。別的暫且不說,隻說一味用男性的眼光看女性,能看得準嗎?能看得透嗎?能看得對嗎?所以現代書寫的分類中,又增添了新的成分——女性書寫。以女性的自覺眼光看世界,看人生,看男性,也看自己。比如中國當代小說家中的女作家陳染、池莉、林白、春樹,這些女性書寫者比之傳統寫作,確實別有其長。
當然還有青春寫作,這幾年“80後”青春作家閃亮登場。讀他們的作品,但覺精神舒展,意緒高張,情發自我,個性飆揚。雖是成團崛起,卻又各著風流。可說以獨特的視角,獨特的風韻,獨特的敘事,獨特的情致乃至獨特的傳播力與市場力,影響和改變了文壇的舊格局,舊風氣,舊習慣。如果說,書是世界的良心,那麼,青春就是書的眼睛。
另有畸形化寫作。畸形寫作主要是對弱勢群體的代言。不但書寫畸形的情戀,而且書寫特別的人生。其高明之處在於,以另類化的藝術形式伸張特殊人群的存在權利,而且強調這權利,證明這權利的無比正當性。讓全社會都明白這些弱勢群體的非主流性訴求,不但是合情合理的,而且是萬萬不可以歧視、不可以蔑視、也不可以忽視的。這其實就是現代文明品質的試金石。一個真的文明時代,不但須關注、關心人,而且要關注關心每一個人,尤其是那些脫離主流、脫離常規、脫離習慣和冒犯了大多數人的人。一個真的文明社會,必定持論寬容。
還有技術性特點。傳統文明,重在是非,不是你錯,就是我錯,要麼不錯,要麼全錯。現代文明,隻有是非標準遠遠不夠了,甚至不對了。所以研究哲學的就不僅研究力學規律,還要研究統計學規律;研究倫理學的就不但研究實踐倫理,還要研究敘事倫理;不但研究道德倫理,還要研究基因倫理;研究美學的就不但研究審美,而且研究審醜;研究社會學的,就不但研究製度保障,還要研究技術保障;研究文學的,就不但研究文學的藝術可能,而且研究文學的技術可能。
凡此種種,給今人的啟迪是:雖然悲劇——崇高的審美與藝術模式已經離我們今天的生活日去其遠,但新的審美與藝術模式卻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啟迪與可能。
三、存在與熱愛:生活的另一種美好追求
從現實生活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層麵考察,現代人的文化追求與美學追求也進入一個新的曆史層麵。這層麵的基本特征是,它愈加關注生活,關注當下,關注自我,而它的基本價值取向,在於生活格調的審美化與生活選擇的多元性。
首先是關注生活。關注生活不僅僅是關心注意而已,瞪著兩隻美麗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它們,而是親愛生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愉悅生活,創造生活。
關注生活,其主題意思是關注日常生活。古人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又所謂衣、食、住、行,琴、棋、書、畫。
這個層麵的生活,雖是司空見慣的“小事情”,卻是人生的底基、文明的根脈。有人說,美國的文明是建立在抽水馬桶和汽車輪子上麵的,而不是建立在航天飛機與原子彈上麵的。此言大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