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2)

浮遊收了氣劍,說:“以你的丹道修為,其實早應到達‘意’乘之境,隻是你沒著重修煉罷了。前麵數月,就是要補足你的劍法根基,以你的根器往下不出一月,就可直入‘意’乘甚深境界。至於氣劍,就要等到元嬰出竅後才可修習。來來,別浪費時間了,立即開始。”

浮遊言,我教的不是古法,是自己的一套東西,出規矩而又不離規矩。他教張歎兩手各執一樹枝,在地上一手畫圓形,一手畫方形,而後互換,這個簡易的方法,其實是道家“二心神功”的入門功夫。大概半小時,張歎就練得爛熟。練習的難度又提高了,一手書繁體的龍字,一手則書繁體的虎字,而後又互換。

這龍虎二字,不是隨便亂用的,而是合於丹道之理。就像當初張歎修習的龍虎相交心法一樣,龍虎各代表具體的任脈和督脈的真氣,兩手同時書寫龍虎,是練習任督二脈的真氣運行不息,若從現代科學講,則是訓練左右腦的協調運作。而在武術角度,虎是指直線攻擊,龍是指螺旋形攻擊,所以武學之道,不過龍虎二氣,隻有直線和弧線,其他都隻是龍虎二法的變意。

以張歎的根器,也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龍虎二字的同時正寫和倒書,然後浮遊拿出一本本的劍譜,令張歎依法練習,張歎拿過一看,竟是新華書店有售的武術競賽劍術套路。浮遊說意乘就是要借假修真,一切全憑用意。當然他不會叫張歎就這樣練去,而是必須潛到水底在胎息狀態下演練,並教授發放劍氣的口訣。

在胎息狀態下,張歎的狀態反倒比平時提升了不少,開始隻見水麵上零零星星有被劍氣激起了水花,越往後,便像炸魚一樣轟隆隆地把水花激上了半天。

浮遊“睡”在水邊上,他以宗師靈應夢法於緊要處又指點了張歎一下,含而不露--張歎了然,那激起的水花漸起變化,變成了一個個小旋渦,慢慢又合成一巨大的旋渦,最後旋渦突然衝天而起,像蛟龍一樣“飛”上半空~~~張歎,就站在那龍頭上,由水凝成的巨龍,越往上力量便減退一分,然後複變小水珠,紛紛揚揚灑落下來,而張歎則似乎完全不收地心吸力的影響,緩緩降落在水麵上,他從水麵上跑向浮遊,大聲叫道:“師伯,我做到了,我做到了~~~”浮遊垂著眼皮,臉上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附近正在進行基礎練習,擺弄一個有籃球般大的石球的阿福,看見了騰空的水龍,驚為天人,手上跌落的石球差點砸到腳上~~~

當阿福求浮遊教他“升龍”的法門時,“成!”浮遊一口答應,“隻要你運的石球重量能增加到兩倍;穿的鐵衣再加100斤;在水裏不上來換氣而能練上二十萬劍,我立即教你。”

阿福當場吐血。

約莫半月時間,張歎就能同時發出九龍,這時練習的場地則從水底搬到了水麵,同時還要提防浮遊不時發過來的枯葉,當張歎拋棄‘質劍’,就是那兩根樹枝,能空手接下浮遊連續發出的九九八十一塊枯葉時,浮遊才說“合格”,然後對張歎的練習重點轉向丹道,修習防止邪氣侵襲的“七星五獸護體神功”和元嬰出竅工夫。次的就是修夢大法。

元嬰出竅就是陽神飛升,目前張歎短時間還不能練到,隻是單純地聽浮遊講解火候和要訣;而七星五獸護體神功呢?所謂七星是指北鬥七星,而五獸是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狻猊(就是獅子),五獸實際上是指肝氣、肺氣、心氣、腎氣煉出的靈獸,五獸護體,乃用自身罡氣,北鬥七星為天上的罡氣來源,所以七星五獸護體神功是將外天罡與內天罡合一的絕強護體功夫,此法修成可寒暑不侵,降魔去邪。配合活絡錘的排打法門,有不亞於武當鐵布衫和少林金鍾罩的外抗供效,不過一旦像張歎那樣結丹,就嫌多此一舉了,單單通過真氣就能做到這一點。修夢大法則分為入,憶,觀,淨,變,五部分,張歎以到達“淨”字,向“變”字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