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業汙水的來源(1 / 1)

現代化農業發展以來,人類為了增加農產品的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大量地施用化學肥料、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等化學藥劑,牲畜飼養、農產品加工等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農業汙水的汙染日趨嚴重,生態平衡受到影響,甚至遭到破壞。

農田徑流

噴灑農藥及施用化肥,一般隻有少量附著或施用於農作物上,其餘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和飄浮在大氣中,然後通過降雨、徑流進入地表水,造成汙染。農藥是農業汙染的主要方麵。

肉製品產量增加

現在,我們餐桌上的肉產品越來越豐富,當然,人們飼養的雞、豬、牛、羊等動物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了,隨之而來的則是大量的動物糞便直接排入飼養場附近的水體,造成水體汙染。

農產品加工汙水

水果、肉類、穀物和乳製品的加工等是農業汙水的第三個來源。在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汙水量相當大,如美國食品工業每年排放汙水約25億噸,在各類汙水中居第五位。

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是人工控製繁殖、培育魚、蝦、蟹、貝類、海帶、紫菜等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它可以使我們獲得更多的水產品,是全世界60億人理想的蛋白質補充來源。但是,水產養殖業也正在對環境和野生魚資源構成嚴重威脅。

海洋生態係統的破壞

紅樹林是最富生物多樣化的海洋生態係統,它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淨化海水、預防病毒侵襲的作用。近年來,為發展灘塗養殖,人們常常砍伐紅樹林,對海洋生態係統造成了嚴重危害。

威脅野生魚資源

由於人工養殖的魚的飼料是由一些野生魚製成的,因而大量尚在生長階段的海魚,尤其是鳳尾魚和鯖魚被捕撈製成魚粉。有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捕魚量中的8%成了養殖場的飼料。水產養殖業使世界範圍內野生魚資源越來越少。

產生的影響

農業汙水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進入河流、湖泊、內海等水域,可引起水域富營養化;農業汙水中的農藥、病原體和其他有毒物質能汙染飲用水源,危害人體健康;農業汙水還可造成大範圍的土壤汙染,破壞自然生態係統,使生態係統內的物種失去平衡。

農業汙染的特點

農業汙染的特點是有機質、植物物質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而且含較高量的化肥、農藥。它汙染的水體麵積廣、比較分散、難於收集、難於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