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2 / 2)

黑塞是心理學家。

黑塞熟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他本人也接受過榮格及其弟子的心理治療。他有的作品也可看作是精神分析的文學闡釋。他的作品描寫外部的事件不多,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更多的是人物的靈魂傳記,描寫的是人內心成長成熟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黑塞筆下的人物和黑塞本人是精神兄弟,就連主人公名字的第一個字母都常與黑塞的相同。莎士比亞曾說過,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黑塞有的作品就是表現人的靈魂中人與獸的較量與角鬥,但這種對抗的兩極常常能融合,達成統一。

1927年發表的小說《荒原狼》是黑塞創作生涯中一個重要事件。黑塞在這裏解剖了人的靈魂,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獸寓一體的人。中年的黑塞已脫離了早期抒情懷鄉的浪漫王國,走上了“通向內心之路”,這個心路曆程很長,道路很坎坷,彷徨、困惑、尋求、剖析是必然的心理現象。

黑塞是社會批評家。他憑著作家的良心,敢於用手中的筆抨擊一切有違人性的社會和製度。1906年發表的小說《輪下》取材於黑塞自己和弟弟童年時的親身經曆,他用辛辣的手筆揭露了當時的教育製度對孩子們進行的精神摧殘。這種教育製度抹殺人的個性,扼殺孩子們的天性,結果是還沒完全綻放的生命之花被社會與教育的“車輪”碾得粉碎。

他有的作品是對現代文明弊端的猛烈抨擊,趨名逐利,物欲橫流,精神荒漠,媒體誤導,時代危機都是黑塞批評的對象。描寫與揭露的目的是治愈,是引向精神的永恒,而非沉淪沮喪。

黑塞是預言家。

他像希臘神話中的卡珊德拉一樣有一雙慧眼。早在上世紀20年代他就在作品中對再次爆發戰爭提出了警告。《荒原狼》的主人公哈裏對充斥著戰爭叫囂的報紙十分惱火,他認為這樣的輿論能把社會引向戰爭,他警告說:“我的同胞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閱讀這類報紙,每天早晨和每天晚上聽到的都是這種調子,他們每天被灌輸,被提醒,被煽動,被攪得不滿和發火,這一切的目的和結局就是爆發另一場戰爭,而下一場戰爭也許比上一次戰爭更可怕。這一切非常清楚簡單,任何人都能理解,隻要思考一個小時就能得到同樣的結論。可是,誰也不願這樣做,誰也不想避免下一次戰爭,誰也不想為自己和子孫後代避免一場死人的大廝殺。思考一個小時,檢查一下自己,捫心自問,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參與了世界上的壞事,承擔多少責任,你看,這就沒有人願意做!於是一切都按老皇曆進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非常熱心地準備著下一次戰爭。我明白了這一點以後,我的身心就麻痹了,絕望了。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祖國,沒有理想了,這一切都隻是那些準備下一場屠殺的先生的裝飾品。按照人道主義原則去思考,把它說出來,寫出來,這已經沒有用了……”

《荒原狼》是1927年發表的小說,正像主人公預言的那樣,十幾年後就爆發了下一場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而且比前一次戰爭更恐怖,更不人道。

黑塞雖然向世人發出了戰爭警告,但百無一用是書生,世人誰會把作家的話當真?他的預言不幸成為了現實。與卡珊德拉不同的是黑塞沒有走向毀滅,而是在戰爭爆發前早早地入了中立國瑞士籍,遠離了戰爭策源地,所以他得以逃脫了納粹的魔掌,也免遭許多德國作家流亡的命運。不過,黑塞並沒有完全置身於殘酷的現實外,他盡力幫助流亡者,籌措救濟金,表現出與其他受到迫害的作家的團結精神。納粹雖不能對黑塞進行人身迫害,但並不放過對他精神產品的封殺,他被列入德國不受歡迎作家的黑名單,其作品在德國出版困難。黑塞隻得在瑞士出版自己的作品。

黑塞是人道主義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