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7章 圖書館學·信息學·編輯學編(4)(1 / 3)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除港澳台外共有30個省級社科院圖書館,大都建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到2003年,共有藏書862.88萬冊,館均28.76萬冊。其中,100萬冊藏書以上的隻有上海市社科院圖書館,50萬冊以上的有天津、吉林、四川、雲南和湖南等5省市社科院圖書館,其餘24省、市、區都在50萬冊以下,且有12家在20萬冊以下,最少的青海社科院圖書館藏書隻有8萬冊。

另據2006年底的統計,西北五省區社科院圖書館共有館員48人,藏書70萬冊,經費47萬元,同上海社科院圖書館相比,職工人數多8人 (上海為40人),經費不足上海的零頭(上海為250萬元),藏書比上海少40萬冊(上海為110萬冊)。

(二) 館員素質較低,條件平台落後

人力資源是圖書館最根本的資源,是發揮管理和服務功能的主體。但由於種種原因,社科研究專業館從組建起至今,始終沒有解決好人員知識結構和專業素質的轉型問題,造成了社科研究專業館在人員構成上的三多三少現象。即職工家屬多、非專業人員多、低學曆多、高學曆少、圖書館專業少、研究型人員少。據某省社科院圖書館統計,在職人員進館時為工人身份的占1/3以上,學曆在高中及以下的占63%,圖書館專業的隻占職工總數的25%。雖然經過學習和實踐鍛煉,不少的人學曆有了提升,但多數館員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技術水平和業務素質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個性化、學科化服務的要求。

同時,社科研究專業館在條件平台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麵,無法同其他類型圖書館相比,即使在社科研究專業館內部,東、中、西部的差距也相當懸殊。就年度經費來看,2006年,上海館為250萬元,甘肅館隻有9萬元,隻占上海的3.6%;西北五省區為47萬元,也隻占上海的18.8%。再從圖書館的管理服務設施來看,目前,西北五省區社科研究專業館中,隻有陝西和新疆社科院圖書館建立了數字化管理係統,其餘三省仍沿用傳統的管理手段和服務設施。由此可見,盡快建立具有專業素質和能力的館員隊伍,改變條件平台落後的狀況,已成為推進學科化服務必須跨越的門檻。

上述情況表明,社科研究專業館的現實狀況同學科化服務之間尚存在諸多問題和差距,解決這些問題和縮短這些差距,既可為學科化服務創造必備條件,又能為推進學科化服務提供動力。

三、社科研究專業館學科化服務的角色定位

對社科研究專業館而言,學科化服務既存在困難和問題,又具有優勢和機遇,其角色服務可定位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 學科化專人服務

在國外發達國家,如美國具有圖書館法的保障,尤其是用法律形式對圖書館員規定任職條件,對不同類型圖書館員實行不同的資格認證,從而保證了學科館員的選拔、聘用,並得到重視。在國內尚無圖書館法律保障係統,因無法可依,圖書館在人員使用上受到較大限製,社科院圖書館也不例外。但是,從社科研究的特殊性來講,盡管各省社科院圖書館人才和信息資源尚在建設之中,但它所麵對的社會科學研究專業設置相對比較少,相對集中,主要分布於經濟、法學、文史哲等傳統學科,而且趨同性較強。我們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在圖書館員中選拔專業知識、學曆結構、技術能力好的館員,確定他們為學科館員並負有相應的職責,責任到人,服務到人,實行專人服務,逐步建立學科館員選拔機製。

(二) 學科化的專事服務

國外圖書館要求學科館員在具備較高綜合能力的基礎上,特別強調他們的溝通能力和網絡應用能力,其嚴格的職業製度確保了學科館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質量。國內高校圖書館也有成功的經驗。學科館員區別於其他普通館員,要求掌握服務對象需要解決的問題,如需要哪種服務,提供了什麼服務,解決了哪些問題,服務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速度等等,這些對於學科館員是至關重要的。分析評價學科館員的服務績效,逐步建立學科化服務的評價體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科專事服務。

(三) 學科化的專題服務

社科研究專業館學科化服務的對象是社會科學的各個學科研究的課題,而社會科學在現代化浪潮的推動下,已經曆著由常規層向宏觀層的拓展和向微觀層的深化。進一步變靜態型研究為動態研究,變常規型研究為創造型研究,從封閉型的研究走向開放型的研究。

因此,學科化專題服務也應遵循這個研究規律,發揮學科館員的專業優勢,緊緊跟蹤學科前沿課題,強化信息檢索和問題解析、知識發現和信息分析的能力,強化自身的增值能力,升華服務效果。伴隨著社會科學理論領域的延伸,知識顆粒的凝聚,知識板塊的重組和學科新特點的出現,學科化專題服務將如初景利說的,像“提供全方位信息嗬護的私人醫生” 一樣,盡心盡力,全心全意的服務。國外以學科館員能力和業績為分配根據,待遇與普通館員有顯著差異,使學科館員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因此,建立學科化服務獎勵機製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