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掌故】
西漢初年,有一個叫蒯通的人,此人足智多謀,很善於分析形勢,為人出謀劃策。他所處的時代,正是楚漢相爭之際,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處於相持階段,一時之間難分勝負。劉邦的部下中,韓信勢力非常強大,在楚漢相爭的鬥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想說服韓信建立第三種勢力,與項羽、劉邦鼎足而立。
於是,他化裝成看相的去見韓信,他對韓信說:“小人不才,對於占卜之事略知一二。給人看相,我一看他的骨相,就知道他的貴賤;二看他的臉色,就知道他的喜憂;三看他的性格是否果斷,就知道他能否成就大業。用這三方麵來推斷一個人的前途幾乎可以說萬無一失。”
韓信聽了,說:“好啊!那你給我看看,怎麼樣?”
蒯通說:“看您的麵部,做官再高也不過封侯,而且很危險。看您的背部,富貴自不用說。”
蒯通看韓信已經動了心,便接著說:“如今楚漢相爭,百姓死傷無數。兩方相持不下,他們的勝敗,便決定於您。您幫助項羽,項羽就勝;您幫助劉邦,劉邦就勝。我願意剖開自己的心腹,拿出自己的肝膽,為您出主意,隻是怕您不肯采用。我建議您,依靠自己的勢力建立第三種力量,和他們三足鼎立。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您必須當機立斷,不能再猶豫不決了。您去幫助項羽,劉邦一定饒不了您;您去幫助劉邦,劉邦怕您奪他的天下,也很危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上天給你的福分你不要,反而要犯錯誤;機會到來你不動手,反而會有災禍降臨。’請您認真地想想。”
蒯通已經將整個形勢分析得很透徹了,但韓信認為劉邦對他很好,一方麵自己不忍心背叛劉邦,另一方麵他也不相信劉邦會對他下毒手。他最終沒有采納蒯通的建議。後來,他被劉邦猜疑,最後被呂後殺死了。
詞解人生
肝膽相照的情誼並非友情的極致,卻是友情的根本,唯有先將自己的心打開,朋友才能走進你的世界,分享你的喜樂,分擔你的痛苦。
朋友不分界線,不問貧賤,不管出身,可以是所謂的同道中人,即使曾經是敵,今日也可擊掌為友。朋友不一定是能夠幫你解決燃眉之急的人,卻一定是給你勇氣讓你在困境中站直了別趴下的人。朋友不會介意你多久打來一次電話,多久才有一點消息,上次遇見匆匆幾秒又何妨,心裏記得的永遠不會褪色。羅曼·羅蘭曾說過:“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嚐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打開你的心,讓朋友走進去,讓它不再孤單,給自己一個體味天上人間快樂的機會。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高山流水
成語詮釋
【來源】(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解釋】比喻知己相賞或知音難遇,也比喻樂曲高妙。
【成語掌故】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高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隻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鬱蔥蔥,如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從此以後,琴藝精進。不久,老師見他已經學成,便讓他自行離去。於是,俞伯牙開始四處遊曆。
一天晚上,俞伯牙乘船遊覽。麵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心中有所感悟,便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俞伯牙聞聲望去,隻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暗自吃驚,想不到一個樵夫竟有如此高的欣賞能力。他故意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他又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的曲調,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於是,兩人成了心心相印的摯友。
後來,樵夫鍾子期死了,俞伯牙到他的墳前去祭奠,奏了一首哀傷的曲子後,便將琴摔碎了,發誓從此以後不再撫琴。
詞解人生
琴音好彈,知音難覓,這就是為什麼在鍾子期死後,俞伯牙摔琴的緣故。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行為在社會上是需要回應的。一個人彈琴彈得好,還得有人能夠欣賞,如果沒有人能夠欣賞,則無異於對牛彈琴。鍾子期死了,俞伯牙失去了知音,他難以承受失去知音的痛苦,所以摔琴不彈。人有時候確實是為別人而活,為知己而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