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帶曆來較為富庶,一直是清政府糧食和財賦的主要來源。因此,太平天國定都天京,被清政府視為心腹大患,急欲除之。為此,清軍在天京外圍建立了由向榮統領的江南大營,以天京東麵的孝陵衛為中心,北起長江南岸的石埠橋,經棲霞山、堯化門、孝陵衛、高橋鎮、秣陵關、漂水,直到東壩,形成一條弧形防線,把天京圍困在沿長江的狹小地帶,同時也護衛著財賦重地蘇州和常州。為了解除對天京的圍困,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決定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

1856年5月,翼王石達開率3萬大軍自江西返回南京附近的秣陵關,與太平軍將領秦日綱相約會攻江南大營。石達開認為,漂水和東壩一帶的清軍力量薄弱,而且這裏又是通向蘇州、常州的咽喉要道,進攻這兩處,清軍必來援救,這樣便可乘虛搗毀江南大營。

主意已定,石達開便命令太平軍南路軍直撲漂水。6月13日,太平軍攻克漂水。向榮聞訊後,命令江長貴、明安泰等人率部堵截,並派張國梁帶領精銳部隊前往援助,企圖奪回漂水。這樣,江南大營的清軍兵力大大減少。石達開見向榮中計,便親率太平軍主力分三路攻擊江南大營,把清軍的弧形防線攔腰截成兩段。太平軍秦日綱部也出擊攻打江南大營的側背。同時,守衛天京的太平軍也出城發起攻擊。向榮這時才知道中計,急令張國梁率部從漂水黑夜趕回援救,但已為時太晚。6月20日,各路太平軍向江南大營發起總攻,接連攻克清軍營寨20餘座,並且攻破清軍孝陵衛大營。清軍的防禦體係全線崩潰,向榮、張國梁率殘部連夜逃至丹陽。不久,向榮因戰敗自殺。至此,圍困天京3年之久的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摧毀。

石達開為擊破江南大營,摸清敵軍的弱點,采取聲東擊西、攻其必救的戰法,調動清軍的主力部隊,使其疲於奔走,顧此失彼,為解救天京之圍立下汗馬功勞。

石達開(1831—1863年),別名亞達,外號石敢當,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首封五王之一,為翼王,稱五千歲。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朝中官員推舉石達開執掌政務。但天王洪秀全開始對石達開猜疑,於是石達開1857年帶領大量太平軍出走,此後數年間轉戰至雲、貴、川,最後兵敗大渡河安順場投降,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