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沒有效益一切都是徒勞
企業都是靠效益生存發展的,沒有一個領導會喜歡不能創造效益的員工。
沒有業績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企業不是慈善機構,領導也不是具有菩薩心腸的慈善家,他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獲得贏利,使生意越做越大,這是根本。領導雇用你就是為了達到自己的這一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你做好業務,對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一位職業經理人曾聘用2名年輕女孩兒當助手,替他拆閱、分類信件,薪水與相關工作的人相同。2個女孩兒均忠心耿耿,但其中一個雖忠心有餘,卻粗心、懶惰,能力不足,就連份內之事也常不能做好,結果被開除了。
另外一個女孩兒卻常不計報酬地幹一些並非自己份內的工作。譬如,替領導給讀者回信等。她認真研究成功學家的語言風格,以至於這些回信和領導自己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堅持這樣做,並不在意領導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有一天,這個職業經理人的秘書因故辭職,在挑選合適人選時,領導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個女孩兒。
不久,這位能力如此優秀的女孩兒,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其他企業紛紛提供更好的職位邀請她加盟。為了挽留她,這個職業經理人多次提高她的薪水,與最初當一名普通速記員時相比,已經高出了4倍。盡管如此,做領導的仍深感“物超所值”,其出色的業績遠非提高4倍的薪水所能匹配的。
事實表明,既能跟領導同舟共濟,又業績斐然的員工,是最令領導傾心的員工。如果你在工作的每一階段,總能找出更有效率、更經濟的辦事方法,你就能提升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你將會被提拔,會被實際而長遠地委以重任。因為出色的業績,已使你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僅僅忠誠,總無業績可言,盡忠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起色,領導想重用也會猶豫,因為他不放心。更進一步講,受利潤的驅使,再有耐心的領導,也絕難容忍一個長期不能創造效益的員工。
因此,抱有“我盡忠職守,不浪費公司資源”觀念的員工,是最愚蠢不過的了。屆時,即使你忠貞不二,永不變心,領導也會變心,甘願舍棄有忠誠無業績的你,留下忠誠且業績突出的員工。
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僅僅依靠員工的忠誠是不夠的。一個成功的領導背後,必須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和業績突出的員工。沒有這些成功的員工,領導的輝煌事業將無法繼續下去。所以,領導看重忠誠,更看重業績,勢在必然。
總而言之,你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忠誠,獲得了領導的認可,就有理由保證自己不被列入裁員的名單中。僅靠忠誠獲得領導的歡心,隻能是短暫的,隻有業績第一,對領導才是最具誘惑力。
2.做最賺錢的員工
能夠為企業賺錢的員工,常常是領導青睞的對象。多數職員認為唯命是從、畢恭畢敬,就能討得領導的歡心,有些能力平庸的員工甚至以曲意逢迎來換取領導的賞識。
其實,乖乖聽話、俯首聽命的夥計,不一定能取得領導的好感,因為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領導首先要考慮的是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高帽戴著再舒服也比不上企業利潤的增長,因此,領導心中最高分數的職員,一定是那些能讓企業最賺錢的職員。
所以每年“年尾花紅”的時候,那些業績好,利潤高的員工一定是表彰大會的主角。鮮花、美酒,當然豐厚的獎金也是少不了的。很多世界級企業,每到年終就會進行以業績為主的員工排位,排在前列的員工不用說一定會趾高氣揚,而排在後麵的不但臉麵無光,還隨時會有被領導解雇的可能。這當然怪不得領導,麵對嚴峻的生存形勢,領導隻能如此。時下許多企業都在實行下崗製度,以此來激勵員工。
所以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做領導的不大會遷就人,但他必定會為業績作出各種妥協,因為領導不會跟自己企業的錢包鬥氣。
故而開展工作也好,服務於領導也好,必須把努力的目標放在如何幫助企業賺到錢和節省錢上,單做一個聽話的職員,在領導心中的印象一定無法達到最佳。
利潤至上
“利潤至上”是每個企業的原始推動力,至今仍然是,雖然這讓許多人產生了誤解,可這確是企業存在、發展乃至服務社會的根本。因此,領導們都希望員工頭腦中有一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個企業的成員都有責任盡力幫助企業賺錢。一旦員工的頭腦中輸入這個概念,並習慣基於這個概念行事,一定會見到效果。
隻要積極行動,就會有好結果
一個企業,不要以為隻有生產人員和營銷人員才能爭取客戶、增加產出,為企業賺錢,其實企業內所有的員工和部門都需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企業賺錢。
因為任何機構要有盈餘,必須依仗開源和節流。不直接與客戶打交道的人最低限度也應成為節流高手,否則浪費會使企業到手的利潤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