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魏聯軍因後方被襲,糧草短缺,不得不放緩進攻節奏,開始出現軍心不穩的跡象。
劉源抓住這一機會,親率主力部隊從正麵發起反擊,他巧妙地運用戰術,將軍隊分成數支小隊,輪番衝擊聯軍的防線,使其疲於應對。
同時,劉源派李琪和慕容海在國內緊急籌措物資和招募新兵,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補充軍隊的消耗。
在漢國軍民的頑強抵抗下,趙魏聯軍的攻勢逐漸被遏製,雙方進入了僵持階段。
劉源深知,要想徹底扭轉戰局,不能僅靠防禦,還需主動出擊。
於是,他與代浩南商議,製定了一個大膽的夜襲計劃。
在一個月黑風高之夜,代浩南率領一支精銳的敢死隊,悄無聲息地潛入趙魏聯軍的營地。
他們如鬼魅般穿梭在敵營中,四處放火、製造混亂。
趙魏聯軍在睡夢中被驚醒,頓時陷入了一片混亂,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漢國軍隊趁勢發動全麵進攻,在這場混戰中,漢國士兵們懷著必死的決心,奮勇拚殺,逐漸占據了上風。
趙魏聯軍終於抵擋不住,開始全線潰敗。
這場逆襲之戰的勝利,讓漢國在絕境中成功站穩了腳跟,極大地鼓舞了漢國軍民的士氣和信心。
劉源也借此戰向世人證明了漢國的堅韌與頑強,為後續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經此一役,漢國雖成功擊退趙魏聯軍,但自身也損耗嚴重,元氣大傷。
劉源深知此時不宜再戰,便下令軍隊退回國內,開始了漫長的休養生息階段。
在國內,劉源大力推行經濟複蘇政策。
慕容海負責整頓財政,重新規劃稅收製度,減輕百姓負擔,同時鼓勵商業活動,設立集市,促進物資流通,使得國家財政收入逐漸穩定增長。
李琪則專注於農業發展,組織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推廣新的種植技術,糧食產量穩步提升,百姓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人口也開始緩慢增長。
在軍事上,代浩南和黃毅全力整軍練武,他們招募新兵,嚴格訓練,提升士兵的戰鬥素質和戰術素養。
同時,加大對軍工製造的投入,研發新型武器裝備,改進盔甲和兵器的工藝,加強軍隊的防禦和攻擊能力,打造出一支更為精銳的漢國軍隊,時刻準備應對未來可能的戰爭威脅。
外交方麵,劉源派王謀士出使各國,修複與一些中立國家的關係,重新建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改善漢國在國際上的孤立處境。
對於楚國,雖對其在關鍵時刻撤兵心懷不滿,但劉源也明白不能樹敵過多。
於是派使者前往楚國,表達了漢國願意不計前嫌,尋求和平共處與合作的意願。
同時也暗示楚國若繼續與趙國等國勾結,漢國也將保留采取報複行動的權利,以此來牽製楚國的行動。
此外,劉源密切關注著趙魏兩國的動向。
得知趙魏聯軍因上次戰敗,內部矛盾加劇,兩國為了戰爭損失的分擔和勢力範圍的劃分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劉源決定利用這一機會,施展離間計,暗中支持魏國國內對趙國不滿的勢力,挑撥兩國關係,使其聯盟更加鬆散,難以再次對漢國形成強大的威脅。
在這一段休養生息的時期,漢國上下一心,在劉源的領導下默默積蓄力量,此時的漢國也在日益強大,天元大陸局勢也發生破天荒的變化,各國也開始新一輪的相互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