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底料的片削與加工

裁斷後未經加工的底部件稱為底料,對底料進行片勻(或通片、平皮)、片薄、片坡以及剖割等操作,總稱為底料的片削加工。

底部件片削加工的類型,分為通片、片坡和特殊片削三種類型。

1.通片

將一塊底料全部片成均勻厚度的操作稱為通片,也稱片勻或平皮。

一般情況下,通片可以有片材通片、部件通片兩種形式。

(1)片材通片片材通片就是先將整塊片材通片後再進行底件裁斷。如:將裁斷沿條用的底料整塊通片後再進行裁斷,沿條的厚度則均勻一致。但片材的麵積不宜過大。當代,整張底革的通片是在原皮鞣製時進行,製成成革之後,由於幅張過大、底革又硬,若再進行整張底革通片,其設備和技術上都會存在困難。另外,還會造成底材資源的浪費,因此在裁斷前將整張底革通片是不可取的。

(2)部件通片部件通片即先裁斷成各個部件,然後再逐個部件進行通片,使每一種底件的厚度規格一致,達到部件標準化要求。如:外底、鞋跟麵皮等,都是在裁斷後進行通片的。

2.片坡或片邊

凡將鞋底部件邊緣片成斜坡狀使其邊緣變薄的操作叫片邊、片坡或稱片茬。

片坡的目的有兩點:一是由於造型和工藝的需要,對底部件的型體尺寸有特殊的要求,如組合式外底腰窩的片薄加工,要求造型美觀、結構嚴謹;又如,主跟和內包頭的片邊,要求中下部留厚堅硬,邊緣片薄而具有彈性,平整無棱;二是鞋底部件拚接組裝的平滑與圓整,如半內底從前端與內底的組合部位,由後跟部向前從兩層材料變到一層,不留任何溝坎痕跡,因此,必須按部件的規格要求進行片坡加工。

3.特殊片削

包跟切片疊層底皮的片削比較特殊,它既不是為了片邊也不是為了片坡和片平,而是為了使切片的疊層的層次能與鞋跟的形狀相吻合。根據包跟切片標準樣板分析可以知道,後跟的中心軸線總比後跟口處高,要達到鞋跟後牆與跟口處的疊層處於相同的層次,就必須在每層底革的兩邊片削去一定數量的斜坡度,達到皮層花紋呈水平狀態的規整性要求。

(四)片削加工設備與工藝

由於底料部件都比較厚重和堅硬,因而底部件的片削加工,需要較重型的機械設備。底料片削加工的方法和機器設備,主要分為圓刀片削和直刀剖切兩種類型。

1.圓刀片削加工

重型圓刀片邊機是用來片削底料部件邊緣的設備,其片削刀具是高速旋轉的圓刀,加工原理和機器構造與幫料片邊機的相同,隻是機體大於幫料片邊機,片削力也強於前者。主要用來片削主跟、內包頭等部件,也可用於外底和半內底部件的片邊。

2.直刀剖切加工

直刀剖切機也叫平刀刨皮機。平刀刨皮機的工作原理是:機器上的模輥(或胎具)與光輥夾持鞋底部件,並由送料輥推向固定不動的平刀,將露於型輥之外的部分被刨除或片削成上下兩片,形成通過式片削。主要用於將大塊底革或鞋底部件剖切成規定的厚度,若更換各自不同的專用型輥,也可用於中底斜麵片坡,內底、外底、主跟、內包頭片邊等。

外底片坡機可根據外底結構和造型的需要,從外底蹠趾斜寬線之後至鞋後跟相連接的部位,要加工成逐漸變薄、變窄的斜坡形狀,以便符合鞋腰部的厚度變化需要和與鞋跟口線相配合的結構需要。如女式皮鞋壓跟式外底由蹠趾斜寬線後約15mm處開始向後逐漸變薄,至跟口處的厚度約1.5mm,再由跟口線以後的底舌長20mm的一段片薄至0.5mm,以利於同鞋跟壓實為一體;又如,女式皮鞋卷跟式外底的斜坡,比壓跟式外底的斜坡長,跟口線處約為1.5mm厚,跟口卷曲起點以下約為1mm厚,若需壓入跟麵時,其壓入部分的厚度約為0.5mm。這些尺寸的變化應該是逐漸變薄的斜坡形,而不應該成階梯形,都必須在外底片坡機上進行加工。

鞋底斜坡片削機器的工藝過程是:鞋底成摞地碼放→將最下層的一隻鞋底推入模輥和送料輥之間→外底進入模輥的型腔中→鞋底需片削部位轉動至固定的片刀刃口部→高出模輥外徑表麵的鞋底厚度被刀刃削去→片削後變成斜坡形狀的外底落入收集箱中→片下的廢屑隨之排出。

通用型的直刀剖切機,是用光滑的軸輥替代專用模輥的機型。這種機型不必使用專用模輥,可以借助胎具來完成通片、勻厚、片邊和片坡加工。方便、靈活、多用途是它的優點。所謂胎具,即部件形狀的陰模托板。需片削、刨除的部位高出托板之外,需保留的厚度部位按標準在托板上挖進去,可以非常方便的設計製造出來。

由於在片削時外底與胎具是一同被送入平片機中,每片一隻外底,胎具就要承受一次機器的輥壓。因此,製作胎具的材料必須具有良好的成型穩定性(耐壓、強度高、延伸性小),以免影響片剖質量。胎具一般都使用紅鋼板紙或優質耐壓的底革製成。

將底部件的胎具反扣在底部件的粒麵上,正好將底部件扣入胎具的槽中,讓底部件需片削加工的地方高出胎具平麵,連同胎具和底部件一道送入平片機的兩輥之間,經下送料輥將其送入平刀的刀口部位,由固定不動的平刀刃口將露出胎具表麵的部分片削掉,得到底部件的加工成品。

(五)底料部件的檢驗

對裁斷好的底料部件,進行質量優劣的鑒別,是整型和組合操作的基礎。必須掌握好鑒別工作內容、方法和標準依據。

1.外底部件檢驗

厚度——用厚度測量儀檢測,其厚度標準應等於和略大於產品設計要求。

內在質量——用目測、手感和彎折90°,觀察和感知外底的軟硬度,是否有生心、反栲、裂麵,不合格的並予以剔除。

外觀質量——感官鑒別外底粒麵的平整度、色差、刀傷;彎折檢驗它的鬆麵、管皺。

裁斷邊緣——檢查外底部件的邊緣,不允許有缺角、刀口、大小差異、輪廓變形。

同雙同號大小——同雙同號外底,大小一致,對稱。

橡膠片外底——查看有無缺膠、氣孔、噴霜、噴硫;大底花紋是否一致,部位是否準確、對稱。

2.沿條檢驗

厚度——用厚度儀測量其厚度,看是否一致。

內在質量——感官檢查,彈性和韌性是否合適;看有無僵硬、裂麵或過於鬆軟現象。

外觀質量——查看沿條表麵是否平整、光滑,質地是否均勻。

3.內底檢驗

厚度——均勻一致。

內在質量——有一定硬度,韌性好,纖維致密不過分鬆軟。

外觀質量——平整、光滑。

4.半內底檢驗

內在質量——硬挺度好,有彈性,纖維致密、結實,無腐朽。

外觀質量——平整、光滑、厚薄一致。

5.鞋跟麵皮檢驗

內在質量——皮質堅實,無疏鬆和爛斑現象。

外觀質量——厚薄均勻一致、平整。

橡膠片跟麵——查看有無缺膠、氣孔、噴霜、噴硫;跟麵花紋是否一致、部位是否準確、對稱。

二、操作技能

1.底料裁斷機的使用

(1)啟動裁斷機。

(2)調節裁斷機。

(3)放入原材料和刀模。

(4)裁斷底料。

2.內底、半內底、主跟和內包頭等底部件的劃裁

(1)領料。

(2)領取刀模,並檢驗刀模質量。

(3)對原料進行搭配分檔和分類置放,並對天然皮革進行圈點傷殘。

(4)進行合理套劃。

3.內底的壓型操作

(1)啟動機器。

(2)檢查壓力表是否處於工作壓力。

(3)檢查模具的安裝位置和模腔中有無異物。

(4)按照內底的鞋碼,調整鞋碼調節器的位置。

(5)試運行。

(6)將初步粘合的內底和半內底放入模腔中。

(7)啟動成型開關手柄。

(8)等底模下降後,從模具中取出成型內底。

思考題

1.天然底革按用途分為幾種?

2.天然底革有幾種鞣製工藝?

3.什麼是仿皮底?

4.有幾種塑料片材能做鞋底?

5.畫出裁斷底料的工藝流程圖。

6.什麼是底料片削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