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善於確定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社會交往的準則。
24.了解如何刺激和保持學生的興趣。
25.有能力評價個體學生和班級集體的進步。
26.有能力采用多種方法測量學生的成長進步。
27.有能力向家長介紹學生的表現。
第四部分:教師係統思考自己的工作,吸取經驗教訓。
28.成為受教育者的楷模,為學生渴望追求的下列德行樹立榜樣——好奇、寬容、誠實、公正、尊重多樣性、欣賞文化差異。
29.具有推理能力。
30.開展實驗,采用問題解決法。
31.利用人類發展、學科內容、教學方麵的學識以及對學生的理解,對自己的工作做出有原則的評判。
32.在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做出決策。
33.終身學習。
34.努力加強教學工作。
35.批判性地審視自己的工作。
36.努力拓展技能範圍,加深知識理解,提高判斷能力,使教學工作適應新發現、新思想和新理論。
第五部分:教師是學習共同體的成員。
37.在教學政策、課程開發和教師發展方麵,通過與其他同事的合作,努力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
38.有能力依據州和地方的教育目標,對學校進步做出評價,對學校的資源進行分配。
39.了解學校和社區擁有的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教育資源,必要時能夠利用這些資源。
40.能創造性地與家長合作,讓家長富有建設性地參與學校工作。
隨著這些標準的提出,委員會還出台了一係列相應的評價措施,包括麵談、論文和現場考察等,成功通過各項評估的優秀教師將被授予國家證書。很明顯,這個“NBPTS標準”,不是普通教師的從業資格的基本標準,而是教師在學術知識、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自主學習達到一定專業水準的國家級優質標準。
美國是一個聯邦製國家,學校教育的教學、人事、財務、總務等日常管理歸各州負責。各州對教師資格和標準問題也都相當重視,相繼實施了教師資格證書製度。但各州教師資格證書標準不一、差異很大。大多數州的資格證書很多並沒有對教師專業方麵的訓練提出要求,隻是要求教師通過從教學科的考試即可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由於各州資格證書標準不一,這對教師在各州之間的流動造成了很大困難。為了便於州際間教師的流通,尤其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美國於20世紀末著手實施這項教師國家高級證書工程。申請這樣一個國家高級證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獲得學士學位;二是擁有州授予的教師資格證書;三是具有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教學經驗。當具備上述基本條件之後,還得參加具體的考試測評,來考察其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以及組織課堂教學、製訂教學方案和與其他教師合作的能力、能夠不斷地對教學進行自我評估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具備了上述條件並通過標準的測評,才能獲得國家高級證書。其價值意義在於:獲得這個證書的教師可以在美國任何一個州從事教職工作,打破了此前因各州標準不同而使教師流動受限的瓶頸;提供一套鑒定、甄別優秀教師科學合理的程序與方法,促使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有利於提高教學的專業化地位,促進教師工作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此標準的核心意義在於:它不是教師從業前的一個基本標準,而是從業後的一個發展標準;沒有它,教師依舊可以從教,但有了它,教師不僅獲取了到任何一個州從教的資格,而且還是一個教學專業品質的優質標識。這些,無疑對激勵教師自覺發展欲望,提升教師教學素養、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有著積極而重大的作用。
在五個部分中,除了後麵兩個指標13個觀測點沒有直接顯示檢測教師教導學生之外,其餘三個指標27個觀測點分別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麵直接檢測考察教師對學生成長的態度、過程、方法和能力。第一個指標共計8個觀測點,分別從教育觀念、教學行為、學生人格、個體差異等方麵來綜合考察教師是否具備了解、關心教育對象成長發展的思想品格、理論知識與專業素養,進而確定教師是否具備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的專業責任與思想基礎。第二個指標也有8個觀測點,集中考察教師對學科和教學方法的理解層次與掌握水平。其中3個觀測點判斷教師學科內容的理解水平以及對學生知識背景了解程度,5個觀測點考核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靈活有效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與水平。這8個觀測點能夠全麵準確地衡量判斷出教師是否具備促進學生成長的紮實專業知識和靈活教學技能。第三個指標共計11個觀測點,分別從教育環境創設,激勵學生參與、師生關係優化、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評價功能多樣等環節來綜合考察教師管理、監控學生學習的專業意識與組織能力,進而判斷教師是否具備促進學生成長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教學組織水平。一名教師優秀不優秀,主要在於能不能真誠地關心學生並促進學生的成長。因此,從本質上來檢視、檢測教師知識與能力,是此標準的應用功能,而關心並確保學生學業與精神的成長,則是此標準的終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