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鬆中有緊的教學管理(2)(1 / 3)

美國低年級小學生做許多手工,畫圖之類,經常是桌子上,凳子上搞得很亂很髒,美國老師一定讓他們自己清理幹淨,直到老師滿意為止。孩子們的動作磨磨蹭蹭,幹得並不是太好,但是美國的教師從不在孩子走後幫學生收拾,學生收拾清理幹淨才能走。比如九點鍾他們離開教室,往往八點四十五分就歇活了,把他們自己的書,書包,筆等等收拾放好,自己的周圍地上清理幹淨,凳子一定放好在桌子下麵,課桌按規定放好,然後在門口整好隊離開教室。雖然看來學習的時間少了,但可以想象每天都如此訓練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扔下一堆垃圾不管,或去亂扔垃圾吧!

不說髒話,類似damn,shit,shutup等是在學校不允許用的,如果用Fword(下流話)那是要送校長室的,老師教育孩子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尤其是小學經常有圍繞這樣主題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是貫穿閱讀,數學和任何科目的教育過程的,真正是“寓德於學”,很少有美國學生哪怕是最自由的高中生會惡語相向,互相辱罵,人身攻擊的。這裏,老師的示範榜樣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美國老師可以嚴厲地懲罰學生,但從不允許在人格自尊心上對學生有任何傷害和侮辱。

學生咳嗽,打哈欠,打嗝,打噴嚏,乃至放屁都會說“Excuseme”,咳嗽,打噴嚏都必須捂住嘴,老師回告訴小學生這是為了避免細菌傳染,也是禮貌。一桌孩子圍著讀書,做手工,畫畫,要用蠟筆或什麼材料,要很禮貌地請靠近的小夥伴遞過來,一如他們的餐桌禮儀。老師總是鼓勵孩子們說“Excuseme,Sorry,Thank you”,小學老師告訴學生這些是magic words(有魔力的話),用了他們,你就會得到更多幫助,相關的閱讀書數不勝數,學生潛移默化,禮貌用語自然成了語言的一部分,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不經過“五講四美三熱愛”的洗禮也知道禮貌待人,文明用語。

美國的小學老師管得很嚴的,沒聽到學生用禮貌用語馬上會止住學生問:“你說Excuseme了嗎?”,“你忘說Thank you了”,“你傷害了你朋友,快去說Sorry,再給他/她一個hug(擁抱)”,如有小家夥行色匆匆,企圖從老師前麵走過,老師一定逮住他/她,“Excuseme,你不能runover(在前麵走過),快說Excuseme”。任何老師看到在校園內奔跑的學生都會喝止住,隻許走,不許跑。不僅是在教室裏,在building裏的任何地方,學生不允許大聲說話,必須用inside voice。許多有經驗的低年級老師很會訓練的,讓孩子學會辨別各種聲調的說話方式,讓孩子們知道,在外麵操場上可以聲音大一些,在裏麵隻需inside voice,甚至whisper,讓老師或同學聽到你就行了。老師也是身體力行,學生聲音稍大,立即製止,不僅用言語,更會使用眼神,手勢,身體語言,美國教育非常注重這些,孩子們從小知道在公共場合大聲自顧自說話,大聲接電話都是粗魯,不禮貌的行為。

就說上廁所,小學低年級老師一般都定好不同時間段,將孩子們一起帶去上廁所,男女分隊而行,坐在廁所旁邊的過道邊,依次安靜輪流用廁所,看到小家夥拎著褲子就出來了,而沒聽到衝水聲,老師一定讓他/她回去“補課”。等的過程中往往還人手一本書裝模作樣地讀,反正一天下來,去哪兒都排隊,學生排隊等待的時間,次數很多,雖說會覺得浪費時間,效率不高,但是卻讓學生從小就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