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吃飯更是,首先隊排不整齊,老師不會帶著出發去食堂,到了食堂排隊說話又有被請到“雅座”吃飯的危險,耐心排隊,拿好牛奶,果汁及主食到規定餐桌吃飯,隻許非常低的說話,否則“不會小聲說話,那就徹底silent”。吃飯的時間很有限,出點小紕漏,搞不好一頓飯沒吃完就收拾盤子回教室上課了,但美國老師會說一頓飯不吃沒關係,讓他們記住這個教訓!
不管小學生還是中學生都知道進出門注意自己的身後,從不會“砰”地把門關上,而是會自覺地為後幾步的人把住門,直至後麵的人過來為止。小學生們更是為能替老師把門為自豪。吐痰要吐在手巾裏,再扔進垃圾箱,直接吐進垃圾桶都是不能接受的行為,更不用說隨地吐痰了。
在學校,學生無意碰撞相互了一下,大家都說Sorry,小學生,高中生都是這樣,小學生更是培養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美國教室都非常幹淨,孩子們可以在地上爬來爬去,尤其是閱讀故事時間,老師坐在搖搖椅上,下麵地板上圍坐一群小學生,坐姿各異,怎麼舒服怎麼坐,但是如需要坐在課桌旁認真聽課,那就是要認真坐好聽,絕不馬虎。
美國老師通常說一不二,說把隊排直了,有一兩個孩子排不直就不罷休,說好要非常安靜做這個活動就得非常安靜,否則取消,不管孩子有多失望。
美國的家長亦是如此要求,學生在校違紀,家長被叫到學校裏來往往都會跟老師強調“這在我家也是決不允許的”,惟恐老師認為他沒有家教。正是因為美國老師和家長對孩子從小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訓練文明禮貌習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文明有禮!
嚴格具體的管理規定
美國中小學的班級學生管理分教學和校紀兩大部分。教學管理通過選課製實施。每個年級規定明確的學分要求,完成學分的升級,修滿全部學分的準予畢業,學生的學分和學業進展情況由學校教務部門統管。校紀管理以校規為準,美國的校規十分具體,從學分要求、選課注冊、考勤請假、課堂學習、課後作業、課外活動、成績評定、公物使用、衣著發式、語言舉止、餐廳製度、停車規則、直到廁所使用,事無巨細並詳細列出違紀程度及相應處罰標準。這些規定都非常具體,因而操作性很強。
美國的中小學,每個學校都製定了一係列規章製度。有《反作弊準則》、《全封閉校園準則》、《著裝準則》、《遲到、曠課處理準則》等等。對學生的處理也有非常明確和可操作的規定,如在什麼情況下對學生“拒之教室門外”,停課,停學,取消學分,甚至開除都有具體的規定。除了校規,每個班還有學生共同參與製定的班規,貼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有趣的是,班規使用的語言大多是“你應該做什麼”和“你應該怎樣做”,而不是“嚴禁做什麼”,從正麵指導學生的行為。
學校製定的在校行為規範,一般都印製成冊。學校的教職員工、學生、家長人手一冊,有的學區還專門印製指導學生家庭作業的小冊子發給家長。裏麵既有家庭作業布置的原理、目的,學生的責任和任務,又有完成作業的指導原則。其中還為家長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即:傾聽孩子的訴說;為孩子作業提供時間;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讓孩子隻做自己的作業;怎樣與老師取得聯係等等。
另外,美國的中小學對規則和團隊精神極為重視,讓學生們把規則和個性區分得清清楚楚。懂得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絕對不可混淆。例如,在教室門口,一般都會懸掛一塊牌子,上麵寫道——“禁止吃食物,禁止喝飲料”。此舉在於教育學生認識到,既然是生活在一個集體中,遵守課堂紀律,那就不僅僅是一種要求,還是一種尊重,對老師的尊重,對同學的尊重。誠信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會尊重別人的人。在中學的課堂裏,如果老師發現學生多次警告之後仍然不聽,還在吃零食或者講閑話,那就可以根據學校的規定,打電話通知孩子的父母,把他們領回去。再如,學校要求學生愛惜課本,不準亂塗亂畫。在美國的公辦學校,學生是循環使用課本的。應屆的學生畢業之後,要把自己讀過的課本還回給學校圖書館,下一屆學生再借出來繼續用。這些課本雖然經過多次循環,依然完好如初:書的角沒有卷起來,裏裏外外都很幹淨。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要做到這一點的確難能可貴。另外,學生離開座位後,能自覺地把椅子貼著課桌放回原處,即使兩分鍾後會返回,也堅持這樣做。在課桌椅上,看不到塗鴉的文字、畫麵或刀痕。洗手間的衛生保持得很好,牆壁上沒有亂七八糟的話語或圖畫……正是通過這些看起來的一件件小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為他人著想的團隊精神。從而有助於他們克服消極因素,自覺抵製不良言行的誘惑,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盡管美國中小學的教室極具特色,課堂豐富多彩,但是卻很少看到學生上課吵吵鬧鬧,隨意散漫,課後打打鬧鬧,想幹什麼就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