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法律已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調節社會行為的基本規範。因此,法製教育成為美國學校德育的主要內容。美國法製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實行分段教育,各級教育都有具體教育內容,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法製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要說明美國法律的合理性、權威性、神聖不可侵犯性。
在美國,個人的獨立、平等、自由意識、樂觀進取精神、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心理品質被認為是健全人格的重要表現。學校教育的重要責任就是促使學生個性自由、個性發展、自我完善,其核心在於培養與社會政治製度、文化傳統相適應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從根本上講是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教育幾乎涉及到學校課程的所有領域。在學校各類教材、書刊雜誌及老師的討論會上,都會找到價值觀教育的醒目標題和有關內容。
實實在在的德育教育
美國非常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這種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的。
在美國的中小學沒有專門的思想品德課,中學也沒有班主任和政治老師。學校對學生的道德要求是基礎的,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得到的、沒有民族或種族差異的、作為合格市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誠實、守法、自信、合作、負責等。道德和法律是通過教師和家長的言行、周邊的環境、宗教的影響深入人心的。
美國除直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繼承了把宗教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去的傳統。通過遍布全民的宗教團體和廣泛的宗教活動,把民眾的宗教信仰巧妙地轉化為對政府的順從。美國公民自幼年起就時時處處感受到“上帝”的存在,“美國精神”也隨之一點一滴沁人心脾,鑄成他們的靈魂。
美國90%以上的人有宗教信仰,基督教約占53%。教會是傳播道德觀點的重要場所,每個星期天有宗教信仰的家長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教堂,沒有宗教信仰的家長也會把孩子送到教堂參加主日學和其他學習。
為了使美國國民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克服發達的生產力和高度物質文明與國民的精神道德水平不相協調的矛盾,美國提出應當在思想道德教育上進行一次革命,把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作為麵向21世紀教育的重要目標。在20世紀末美國提出實現高質量教育的同時,也日益重視加強對道德教育的管理。美國前總統裏根、老布什、克林頓等多次發表演講,強調道德教育在美國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意義,敦促要恢複傳統的價值觀,加強品格教育。
1993年美國的蓋洛普民意測驗表明:60%的公眾認為他們的社區會同意在公立學校進行一些基本的價值觀教育;90%多的公眾支持公立學校向學生傳授誠實(97%)、民主(93%)、對不同種族背景的美國人的接受(93%)、愛國主義(91%)、關心朋友和家庭成員(91%)以及道德勇氣(91%)等道德觀念。關於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的重要性,美國學校管理者協會對學校領導人態度的綜合報告顯示:74%的學校領導人認為非常迫切,25%的領導人認為相當重要,隻有l%的領導人認為不是很重要。同時,70%的公眾和51%的教師認為,對於學校來說,向學生傳授倫理道德觀念比傳授學術知識更重要。
美國學校不僅要求教師以專業工作者的形象出現,而且要求教師以道德榜樣的形象出現。為了充分發揮教師的道德教育作用,樹立教師的道德形象,美國學校重視對教師進行道德教育的訓練,以增加教師的必要知識並提高技能,更好地履行道德教育的職責,發揮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1994年3月簽署了由眾、參兩院通過的《美國2000年教育目標法》,把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定為國家八大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克林頓在1997年2月4日的國情谘文中又特別強調,要恢複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從培養人開始抓起,學校必須加強品格教育,把美國兒童培養成為好公民。
健全管理體製,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強學校德育管理。
美國是地方分權製國家,道德教育的管理權歸地方所有。但美國聯邦、各州和地方學區在德育管理方麵都擔負一定的責任。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都承擔著道德教育管理的重任。
美國政府在道德教育管理上實行政策幹預的製度。美國各級教育行政在政策上規定學校德育的目標,理論上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實踐上讓學校自由實施。美國聯邦非常重視和加強對學校德育的領導和管理,把德育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並且越來越重視道德教育的管理。
美國學校德育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加強法治,認為道德規範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靠個人自律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約束力還必須以法製和紀律作為保障。美國聯邦及各州不僅建立了完備的學校教育法,還頒布了一係列學校工作的專門法律及相關規章,實行依法治校。例如,《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就是美國全國性教育改革的計劃,對道德教育管理起到了規範的作用。1993年通過的《從學校到工作機會法》、《中小學改進法》等都對道德教育管理作出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