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潤物細無聲的品德教育(1)(3 / 3)

美國學校一般都設有校警,學生若有違法行為,輕則由校警配合學校進行教育,重則交校外警察局法辦。而且,美國學校還把許多道德行為準則用手冊的形式分發給學生及其家長,做到人手一冊,諸如學校常用語言和行為的準則、家庭中的行為準則、人與人之間的準則等,使德育教育有了基本的準則。美國學校道德教育,不僅有嚴密而完備的法律、法規作保障,而且有嚴格的紀律與管理使之規範化。在美國公立學校,也有類似中國學校的“班主任”製度,班主任每天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外,還擔負著學生道德教育管理的重任。

重視學校、家庭、社會的合作,德育管理綜合化、網絡化。

美國也非常重視學校德育與家庭、社會的合作,《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的要點之一就是“幫助各州和地方社區,包括政府官員、教師、學生家長、學生以及工商企業界領導人,更多地介入學校的計劃和改革之中。”德育管理向著綜合化、網絡化方向發展。

當代美國的道德教育既重視開設專門的道德教育課程,講授基本美德和道德準則,又注重通過各門學科和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為了使道德教育具體化,有效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美國非常重視課外活動的道德教育價值。課外活動的範圍一般包括社會活動、體育活動、學術活動、慈善活動、環境保護與衛生活動等。這類活動可使學生理解和接受利他主義和公民義務等價值觀,培養集體的紀律、合作、責任心等品質。

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管理已經逐步走向綜合化、網絡化,政府、學校、家庭、社會機構在道德教育管理中日益結成一個相互作用、不斷協調的網絡。美國教育督導與課程研究協會德育問題專家小組發表的《基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的報告建議,全體教育工作者要與家長、宣傳媒介、商業界、法院以及市民、種族、宗教團體等結成聯盟,創造一個社會文化環境,以有助於學校培養和發展道德上成熟的公民。

美國學校的道德教育重視與家庭和社會的合作,各校都成立有“家長——教師協會”或“聯誼會”,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學生的品德情況和學校教育設想,共商德育管理大計。地區教育局經常召開社會、學校各方及專家座談會,研究如何聯手抓好道德教育管理問題,逐漸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管理網絡。

從娃娃抓起的誠信教育

誠信是人類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德,講究誠信,反映了人們對自我完善的不斷追求。誠和信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兩者互為依靠,密不可分。誠為信之堅實基礎,信是誠之表現形式。可以這樣說,誠實的人在行動上必然守信,守信的人在社會上必定能得到別人的信任。無論在何時、何地,誠信都是一種最受重視和最值得珍視的品德。

在美國的中小學裏,一直致力於誠信教育。美國從幼兒園和小學起就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院設計的基礎教材中突出了誠信方麵的內容,其中一篇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寓意非常深刻:一位國王要選擇繼承人,於是發給國中每個孩子一粒花種,約好誰能種出最美麗的花就將誰選為未來的國王。當評選時間到來時,絕大多數孩子都端著美麗的鮮花前來參選,隻有一個孩子端著空無一物的花盆前來。最後,這個孩子卻被選中了。因為孩子們得到的花種都已經被蒸過,根本不會發芽。國王這次測試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選出最誠實的人。正如課文最後歸納的那樣——“一個人可以失去財富,失去工作,但萬萬不可失去信譽。”

教材建議老師在班上組織討論,向學生介紹最大程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世之道這句諺語,並且要求學生製作誠信的標語在教室裏張貼。

美國一所學校曾發生多名中學生弄虛作假的事件,他們將某個網站的材料抄在生物作業本上。生物老師發現後,將這幾個學生該課程的成績判為“0”分。她在第一天上課時,就與學生約法三章:學生必須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不得欺騙剽竊。為慎重起見,該協議還由家長簽字認可。這位老師激動地說:“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要比通過生物課重要得多,因為最大程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寓意深刻的“誠實節”

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中小學生來說,每年的5月2日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一天要過“誠實節” ,又叫著“不說謊紀念日”。各個學校都要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進行誠實教育。

“誠實節”是為紀念一個年僅8歲的男孩而設立的,他因為堅持真理而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