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替代作用。營運智慧資本產生的新興產業可以替代一部分傳統工業。許多發明創造、專利技術的應用,以全新的職能來完成部分傳統工業的社會經濟職能。
(3)完善作用。智慧資本營運可以彌補傳統工業經濟的一些缺陷,解決諸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生產成本高、投入產出效益低、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通過技術進步、管理創新等手段,降低物耗、能耗,提髙企業綜合效益。
(4)加速作用。智慧資本營運使社會經濟活動加速,財富積累加快。其一方麵是通過提高傳統產業生產、服務的效率和效益來加速經濟發展,積累財富;另一方麵是開發範圍更為廣闊的新興產業,為全社會提供更多的經濟發展途徑和生財之道。
當今世界,工業經濟正在向知識經濟轉變。知識經濟是在工業經濟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智慧資本在工業經濟時代生長、積聚、壯大,加速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為知識經濟發展起著主導與推動作用。因此,智慧資本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
四、智慧資本在發展知識經濟中的作用
知識經濟在本質上是以智慧資本的占有、配置及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和消費(使用)為要素的經濟。發展知識經濟的核心思想是在人力資本和信息技術上加大投入。智力和知識的投人是知識經濟的本質之所在,智慧資本在知識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它是全社會的第一資源、第一資本。因此說,智慧資本是知識經濟的第一要素。
首先,從資源的配置來看,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以知識型勞動者及其擁有的知識為核心要素。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智力資源、人才和知識的占有,甚至比工業經濟中對稀缺自然資源(如土地、礦產、石油等)的占有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其次,創新是知識經濟的內核。知識經濟依靠的是人類最複雜的功能——人的智慧,也可以說是創新知識經濟是以創新為基本內核的經濟,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高新技術使人的智慧實在化;科學方法使人的知識智能化;信息技術是傳播人類智慧的最佳手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科學方法是知識經濟的主要內容。一般情況下,知識經濟的發展將受到兩種因素的影響:第一種因素是係統內創新數量和具有新方法的數量;第二種因素是從創新到科學方法,再以科學方法反作用到創新的因果循環速度。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推動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高科技產業將成為支柱產業。按聯合國組織的分類,高科技主要有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新材料科學技術、空間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有益於環境的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技術。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產業必然成為這個時代的支柱產業。與工業經濟時代的支柱產業相比,原有的支柱產業,從紡織業到汽車業到機電行業,注重的是硬件,靠單一技術支撐;而新支柱產業將由不同行業間的技術融合來支撐,製造業和服務業、硬件和軟件將融為一體,相互關聯又相互補充,共同促進知識經濟的發展。
再次,知識經濟的消費,主要是以高新技術產品和通過信息產生的知識為主。在現代社會中,信息已成為物質、能源之外又一重要的經濟、戰略物資。而且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經濟增長因素的結構中,信息因素的作用日益重要,信息作為經濟資源的作用將會愈加突出。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知識的開發利用,人們可以憑借智力和信息的應用提髙生產和創造的能力,並可以從固有自然資源中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財富。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知識消費(使用)的公共用品、半公共用品的數量也會日益增多。
知識經濟是智力資源消耗型經濟,它主要依賴於知識、智力的投入。因此可以說,知識經濟是以智慧資本的投入為主的經濟。與傳統的工業經濟需要大量的資金、設備不同,知識經濟對資金、設備等有形資產的需求已退居次要地位,其更主要的是對知識、智力的需求,真正決定知識經濟性質與發展速度的是智慧資本的占有與營運。以說,智慧資本是知識經濟的基礎,智慧資本是知識經濟的第一要素。在知識經濟時代,智慧資本的占有與營運,對發展知識經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五、企業知識管理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重要途徑
智慧資本的占有與營運,對發展知識經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企業知識管理與營運來實現的。
信息技術革命正在迅速改變著世界經濟的增長方式、企業的經營方式、生產的組織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不僅導致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而且也使麵向知識經濟的管理呼之欲出。企業的管理方式正從工業經濟時代的生產管理,向今天及未來的創新管理和知識管理轉變。
這種轉變的必然性表現在:①近年來,在發達國家,無形資產的投資大於有形資產的投資。人力資本在企業多種要素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智力資本經理、知識經理這種頭銜的出現體現了智慧資本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②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企業是過去幾十年發展最快的企業。③知識的創造活動即創新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活動。④知識工人的需求與日俱增,傳統的創新方式受到了挑戰,新的創新方式正在興起。上述一係列新變化都要求一種新管理,即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
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簡單地說就是知識管理,是指對各知識的連續管理的過程,用來滿足現有的和未來的需要。知識管理與生產管理的不同點是把智慧資本視為最重要的資源,把最大限度地占有和營運智慧資本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與謀求最大利潤的關鍵。由於人力資本是智慧資本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因而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知識管理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企業的經營管理明顯帶著時代的烙印,它決定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和經濟技術水平。知識經濟時代與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經營管理相比較,已呈現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知識經濟的發展與企業管理觀念的更新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企業有了新的管理觀念,能夠正確地評價與營運智慧資本,優化和組合生產要素,才能有效地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
對此,華中理工大學項喜章等專家、學者發表了許多評論文章,強調指出:“麵向知識經濟、必須轉變企業管理觀念。”
企業要把競爭的舞台從國內擴大到全球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全球網絡的出現、通信產業的迅猛發展、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數字趨同”,全球市場化和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推進,把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帶向了全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企業競爭的舞台將不再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而是全球。
我國企業正麵臨著社會轉型期與企業轉製期。長期來,在計劃經濟體製下企業缺乏競爭意識。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大多數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製度,轉變經營機製,逐步樹立起市場競爭意識。但是,它們往往仍把競爭的視野局限在國內市場上,而對於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缺乏足夠的認識,缺少戰略的思考和準備。
知識經濟的到來要求我國企業必須正視全球市場化和經濟一體化這一現實。在開拓市場時,不僅要把國內的企業和產品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而且要把國外的企業和產品也作為自己的對手。特別是對擬建企業,在進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時,就要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高起點的市場定位,把目光放在全球範圍,以便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