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智慧資本導論(3 / 3)

樹立全球競爭意識,有助於我們認識市場競爭的複雜化、激烈化,並選擇正確的市場分析方法。過去,企業往往用靜止的觀點來研究其生存和發展,把市場定位在一個競爭相對簡單的國內市場上。而世界經濟一體化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國內市場競爭日益國際化。這種競爭是異常複雜和激烈的。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很大,必須用動態的觀點來分析企業的競爭戰略問題。如果按我國企業傳統的方式,僅靠企業內部的調查機構來評價市場狀況,將難以對市場進行深刻的評價。在國外,企業越來越依靠著名的谘詢公司進行市場分析並提出完整的策略建議,作為企業管理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可以預見,隨著我國谘詢業的發展,在麵臨激烈而複雜的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環境下, 國企業也會做出類似的選擇。

企業要把管理的重心從生產轉向創新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經濟效益將越來越依賴於知識和創新,而不僅僅是有形資源、廠房和資本。換言之,企業的競爭能力將主要由技術創新的能力所決定。由於知識和信息的生產與擴散的速度日益加快,企業應用新知識開發新產品或改進現有產品的速度也隨之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周期大大縮短。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贏得市場,企業必須把管理的重心由原來的生產轉向創新。如在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裏,企業資助的研究與發展經費占60%,比政府資助的還多。國外許多著名公司都有專門的創新管理部門,並製定有技術創新的計劃。正是由於國外企業重視技術創新,它們才能不斷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贏得市場競爭優勢。

在我國,盡管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都反複強調要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但實際情況則是大多數企業仍把管理的重心放在生產上,而對創新則重視不夠。對創新的投入嚴重不足,其創新主體的地位也就無從談起。如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的銷售收入中用於研究與開發的比例平均不到1%,即使是好的企業也隻有30%;而在國外,一般的水平是5%,有些企業能達到20%。如果我國企業長期處於這種狀況,不重視技術創新,不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僅靠引進國外技術生存,那就隻能永遠受別人擺布,就談不上發展自己的知識經濟。這種狀況必須改變。我國企業要盡快把管理的重心從生產轉到創新上來,使自己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通過加大創新費用的投入使自己擁有知識和技術創新的能力,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項目,同時,有對引進技術項目的消化、創新能力。隻有這樣,企業才能獲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發展自己的知識經濟。

強調重視創新管理,除了要加大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投入外,還應十分重視整個創新過程的管理。技術創新的成功標準是商業性而非技術性,即一種成功的創新必須能夠獲得投資回報及額外利潤。這要求能夠開拓出足夠的市場。因此,應該特別重視市場創新並把它作為創新管理的重要內容。這一點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將會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消費需求將由目前的滿足具體化需求轉向滿足抽象化需求。具體化需求往往是物質的,是消費者可感知或意識到的;而抽象化需求往往消費者本人也不知道,要靠外界創造。抽象化需求的成功創造將對市場具有示範引導作用。它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企業創造抽象化需求的能力越強,其市場競爭力就越強,發展就會越快。可是,這種抽象化需求的創新比具體化需求的創新難度更大,對新知識和技術的依賴性更大,故其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我們的企業不注重知識經濟條件下創新管理的這些特點,而僅僅注重生產管理,那麼企業生產的產品就會落在別人的後麵,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而遲早會被淘汰。因此,開拓市場永遠是企業創新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企業要把投資方向從固定資產轉向智慧資本在發達國家,企業對研究與開發費用的投入較大,前麵已論及,故不再贅述;對計算機軟件、專門技術及勞動培訓等方麵的投入,國外企業也都很大。人們熟悉的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當初建立微軟公司時沒有什麼資本,就以他的知識投入公司並取得公司30%股份。在美國,有的風險投資家為激勵創業者的敬業精神,給創業者髙達507。以上的股份,而創業者可能不需要投入一分錢的資金,隻要投人他們的專業技術或知識。據統計,美國企業每年花300多億美元用於勞動力培訓。在美國一些著名的大公司裏,每個雇員都有一個發展計劃,每年都要接受一定時間的培訓;對研究人員、管理人員的培訓要求更高。增加培訓費為企業帶來了十分可觀的回報率。據02(30資料,通過對美國一家大製造企業的分析表明,其回報率為20%~35%。我國企業一向較重視固定資產投資,一講投資,往往考慮較多的是設備、廠房等,而對技術、職工教育與培訓則考慮不多。據統計,在我國國有企業中,5少。以下的企業在增加教育、培訓費;20%左右的企業,其教育、培訓費年人均在10~30元之間;30%的企業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企業,已基本停止該項費用的投入。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麵的,而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國企業對職工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知識經濟到來的今天,產品和服務越來越知識化、智能化、數字化,如果我們不轉變觀念,不充分認識技術和知識的價值,不大對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力度,那麼企業就難以生產或提供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產品或服務。因此,要提高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企業必須轉變觀念,把投資方向從固定資轉向智慧資本。

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要真正重視智慧資本的投資,除了前麵已講到的要加大對研究與開發費用和計算機軟件購置費用的投人外,還要解決好技術入股和職工培訓這兩方麵的問題。技術入股涉及到對知識與技術持有者或發明者勞動的尊重問題,要充分認識知識和技術的價值 給技術持有者或發明者足夠的股份,使其得到相應的利潤回報。特別是風險投資項目,一般都是高新技術投資,其知識含量髙,應給予創業者較高的股份,以激勵創業者,提高投資的成功率。現在我國有的企業為了留住科技人員采取技術入股的作法應該值得肯定,這不僅是對知識的尊重,也體現這些企業對智慧資本投資的意識在增強。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在智慧資本投資上有所創新,隻要是有利於企業科技進步,有利於調動和提高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做法都可采用。

職工培訓似乎不是一個新問題,我國企業大多設置有職工培訓的管理部門。但是,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我們強調的職工培訓,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職工掃盲或文化知識的補習,而要求重點放在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開發上。發展知識經濟,人才是關鍵。無論是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還是自主創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因此,職工培訓不僅包括對工人的一般培訓,還應包括對研究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經營者的管理培訓。在培訓方式上,也要形式多樣,隻要是有利於提高職工的素質、提髙科技人員和經營者水平的方式(如短期非學曆培訓、長期學曆教育、非正規環境下的培訓、正規環境下的培訓等等),都可以采用。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條件,對每個職工包括工人、科技人員和經營者,製定出短期和長期的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提供經費保障。隻有這樣,企業職工的整體素質才能不斷提髙,企業才會有持續發展的後勁。

以上從全球競爭、創新管理及智慧資本投資等方麵提出一些看法。可以相信,隻要準確把握知識經濟發展的脈搏,不斷優化發展知識經濟的社會環境,不斷調整和轉變管理觀念,采取相應對策,實行逐步強化企業的知識管理,正確評價和營運智慧資本,企業就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