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總裁胡資生對於服裝消費理論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服裝消費有三個階段:一是量體裁衣的簡單加工,沒有什麼品牌可言;二是對品牌有一定的認知度,開始看品牌買服裝,企業也通過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第三階段是大家不光認知品牌,而且認同其品牌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這是我們對未來市場把握的核心。所以,益鑫泰“踩”點應“踩”在這個“點”上。
身處內陸地區的益鑫泰服裝實業有限公司,是國內惟一一家從原麻到成衣全過程加工生產的麻紡企業。然而由於技術水平所限,麻產品很長一段時間停留在淺層次加工的水平上。益鑫泰公司立誌變“中國草”為“世界寶”,投人大量資金,運用國外先進技術,開發出超精紡優質麻麵料,繼而陸續開發出高檔麻襯衫、麻丁恤、保暖襯衫、西服、女裝等優質麻服飾,填補了我國以往無高檔麻類服裝的空白。其產品獲得過“國家級新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等多項榮譽稱號。
目前,益鑫泰公司的麻服飾產品已經進入全國28個 市的500餘家知名商場,1997年銷售收人2億元,較1996年翻了一番,在大勢徘徊的服裝市場展示了良好發展態勢和潛在的活力。在襯衫的打折浪潮中,益鑫泰的麻襯衫零售價保持在210元以上,價格增長3%。益鑫泰的麻質服裝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在80%以上,其品牌在6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標注冊。
益鑫泰公司在“名牌工程”中引以為自豪的是它完善、高效、合理的組織管理體係和質量管理體係。他們充分認識企業中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在公司內部建立嚴格的考核與獎勵機製。公司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控製標準,從中國質量檢測中心、全國用戶委員會、中國服裝總公司聘請專家擔任質量顧問,聘請我國著名苧麻專家李政道教授任優質原料開發顧問。
公司重人才鑄造,靠精英興業,吸引了不少服裝設計人才。不僅有中國十佳設計師劉薇女士加盟,而且還有法國服裝設計師佛蘭西斯先生的簽約。從1997年底開始,公司出資500萬元資助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設立了 “益鑫泰中國(國際)服裝設計大賽最高獎”。由此拉開了以設計、麵料“兩個輪子”帶動自身發展的序幕,並逐步在市場上樹立了特色鮮明的產品形象。
即將到來的21世紀被稱為“環保時代”,服飾的環保與健康因素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益鑫泰公司順應這一潮流設計開發了第二代益鑫泰免燙襯衫。該產品選用優質天然纖維“湘苧三號”,在加工與後處理過程中嚴格控製有害物質,其環保係數低於國際綠色免檢紡織品的規定標準。該產品的生產為公司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8年5月“益鑫泰”六股股票經過充分醞釀正式上市,公司開始由產品經營正式轉人資本運營階段。
1999年,益鑫泰將新增銷售收人1億元,利稅突破5000萬元。為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他們除了在產品設計方麵實現新的突破以外,還將建成全國信息網(銷售信息反饋電腦聯網),同時,進一步按照日本管理模式,保持“日清日高”(每日賬結清,日管理水平有提高)。正是020管理模式在益鑫泰的實施,使益鑫泰這樣的大型國有紡織服裝企業貸款回籠在1998年達到。另外,公司還打算融合世界一流技術與流行色款,逐步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等國內大中城市設立“益鑫泰”專賣店。待時機成熟後,再將專賣店擴散到巴黎、米蘭、紐約等地。力爭在未來幾年內,使服裝的銷售額達到5億元,使“益鑫泰”跨入國際知名品牌的行列。
實例六:伊利集團要登上“中國奶食品大王”的寶座
聲名鵲起、譽滿中華的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活化人力資本,開拓結構資!發展市場資本,對智慧資本進行綜合運作,已發展成為北疆企業中閃閃發光的明星。
伊利集團是1992年底由原呼和浩特市國營回民奶食品總廠改組為股份製企業的。早在1985年,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就在廠長鄭俊懷(現伊利公司總裁、黨委書記、全國勞模)帶領下率先實行經營承包責任製。1987年,在國有小企業中又首先實行了簡政放權、兩保一掛和三項製度改革(在用工製度上,從股份製改組開始,在全市率先實行全員勞動合同製;在幹部人事製度上引入競爭機製,建立激勵機製,推行層層聘用、競爭上崗,破除終身製;在分配製度上,打破舊的工資製度,采取多種分配方式)。1993年,奶食品廠成功進行了股份製改造,標誌著公司在產權製度改革上實現新的跨越,這是呼和浩特市第一家國有工業性企業改組的股份製公司。1996年3月,伊利股票在上海掛牌交易,是我國乳品行業第一家八股上市公司。1998年上半年,伊利股票再次被上海證券交易所評定為“30”指數樣板股。目前伊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股本14667股,總資產9億多元,淨資產超7億元。所屬企業21個,員工10000餘人,已成為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企業集團。1998年度主營業務收人突破10億元,利稅1.8億元,比1997年增長40少。正是在以鄭俊懷為首的具有強烈責任感和超前意識的企業領導班子帶領下,建立了一套符合現代企業製度的管理運行機製,伊利人才創造了“伊利”名牌。
伊利公司以生產具有清真特色的“伊利”牌食品享譽神州。現主要產品包括雪糕、冰淇淋係列、速凍方便食品係列、奶粉係列等9大係列500多個品種,產品暢銷全國500多個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從1995年至1998年,連年冰淇淋、雪糕產量居全國第一。伊利奶粉、奶茶粉被評為全國優質清真食品。伊利冰淇淋、奶粉,奶粉獲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國大陸同行業惟一特許產品。公司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十佳股份製企業,連續四年榮獲呼和浩特市市長特別獎。根據1998年全國主要城市居民消費品調查結果顯示,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的“伊利”牌雪糕、冰淇淋類產品的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1998年12月18日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社聯合頒發了證書。
伊利人不僅創造了伊利名牌,而且造就了優秀的企業文化。伊利人的經營理念是“伊利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產品等於人品,信譽就是生命”。伊利集團注重質量管理,同時也非常重視員工的素質教育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形象樹立,在1998年抗洪中,連續4次向災區捐款捐物461萬元。在營銷中,伊利集團注意品牌建設,統一運行規則和激勵政策,杜絕串貨、互相碰價等短期行為,有力地維護了企業形象的建設。
1998年7月、1999年1月,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內蒙考察時,曾兩次專程來到伊利集團視察,並對伊利發展的情況給予了充分肯定。伊利總裁鄭俊懷表示:1999年,將繼續下大功夫夯實基礎,進一步把企業管理、技術水平、人員素質、市場建設搞好,用2~3年時間使伊利成為“中國奶食品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