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
教學《十裏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教師的語言遲緩而凝重,情意深深又淒涼無限,會將學生融入那股悲傷的氣氛中,久久不能自拔。再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師的語言慷慨激昂,“話”出了董存瑞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學生對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思想升華。
因此,教師在上課時,合理運用語言,掌握節奏,注意抑揚頓挫,感情豐富,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講到一個精彩片段,放低聲音,同樣也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促使學生細細品味。有時,突然來個停頓,此時無聲勝有聲。教師猶如一個高明的樂隊指揮,讓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師的引導,時而緊張,時而舒緩,時而霧裏探花,時而豁然開朗。總之,教師的語言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聽課的情緒剛柔相濟,跌宕起伏。
三、手段的新與趣
隨著科技的發展,學校普及了許多新型教學用具,投影儀、錄音機、多媒體陸陸續續地走進了課堂。特別是多媒體的引進,由其輔助教學為課堂注入了更多的新鮮因素。教師要敢於挑戰傳統,運用新型教學用具,化抽象為形象,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點。
例如:
劉老師用英語口述著春天的美景時,她手中鼠標輕點,大屏幕上顯示出色彩鮮豔的畫麵:清澈的小河邊,鮮花怒放,垂柳依依,一群大雁在天空展翅翱翔。學生看著眼前的景象,猶如走進了自己喜愛的動畫世界,這番美景勾起了他們對春天的無限向往,孩子的心早已飛到了大自然中,巴不得立刻擁抱大地,在大自然中感受春的氣息。這時,教師興致勃勃鼓動學生和她一起去找春天,學生個個情緒高漲,處於一種和諧、愉悅的狀態之中,心曠神怡、情趣盎然,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多媒體等新型學具的輔助教學,讓課堂教學高潮迭起,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知不覺地遨遊知識的海洋。新穎別致的教學手段,使教師能更加紮實地上好每一堂課。
四、氣氛的張與馳
古人雲:“文武之道,一張一馳。”這裏的“張”,一是指課堂教學內容的“展”、教學節奏的“快”,課堂教學處於一種精彩生動、情緒飽滿的狀態;二是指學生積極動腦,或議或練,或思考課後練習,或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師生處於一種互相配合、共通共鳴、齊心協力、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緊張而有序的狀態。這裏的“馳”,是指教學內容展開、教學節奏加快、教學高潮過後的一段相應“緩衝”的階段,亦指學生思想放鬆、課堂氣氛活躍、離開教學內容的一種活潑愉快的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張還是馳,都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統籌考慮,精心安排。而不論張還是馳,又都是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因為隻有張而沒有馳,課堂教學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學生的思維就會跟不上來,或者就像拉過了勁的弓箭一樣,思維出現斷裂的狀態。而隻有弛沒有張,就會使課堂教學鬆鬆垮垮,不符合當今社會快節奏、大密度的要求,也完不成預定的教學任務。
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小學生在每堂課的最佳狀態隻能維持30分鍾左右,因此,注意學生思維的張弛結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或講或辯,或議或練,趁學生勃勃奮發的思緒,揚帆破浪,完成主要內容;待大密度過後,要讓學生有個靜心回味的時間,讓學生緊張的心理有一個“緩衝”的機會。每講完一個階段,可以留點時間給學生自由支配,也可以穿插輕鬆風趣的內容,講一點趣聞軼事,還可以由學生上台表演一個有趣的節目等。
五、結尾的延伸與拓展
一首樂曲,不管節奏是快是慢,是激昂的還是舒緩的,曲終仍能給人以餘音嫋嫋的感覺。一堂好課,同樣應該如此。教師可以利用課文的空白,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像;或者利用與課文相關的知識,要求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引導學生廣泛涉及各類書籍,擴大知識麵。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