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束技能(1 / 3)

一堂課要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良好的結尾。好的結尾會給學生留下難忘的記憶,激起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結束技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完成一個教學內容或活動時,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及時地進行總結、鞏固、擴展、延伸、遷移等,使教學完美結束的教學行為方式。它的運用,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及時地進行係統鞏固,並納入自己認知結構之中。

(第一節)總結歸納

每一節課都有相對獨立的教學任務,但知識與知識間又有著很強的係統性。因而教師在教學結束時,可以利用談話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使學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係統,或是正確的操作步驟。也可以利用列表、板書提綱等方式進行。

一、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是指教師以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教學內容,突出重點,揭示各部分知識的聯係。

例如:

學習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後,賈老師作如下總結:剛才我們已經學過三種在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現在,你麵前有一幅陌生的地圖,怎樣在圖上辨別方向呢?首先,你應當仔細觀察,看圖上有沒有經緯網或指向標;如果有,就用我們剛剛學過的方法直接判斷;如果沒有,就麵向地圖,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判斷。你發現了嗎?三種方法看上去不同,其實有聯係,如果把指向標的北和經緯網的北極方向統通視為“上”,轉動地圖使它們置於你的“上”方,那麼“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是通用的。所以我們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地圖上辨別方向的基本方法。

這種總結的方式要以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深入了解做基礎。才能用精練的語言找到知識之間的內在聯係概括出要點。

二、表格歸納

表格歸納是指教師在課堂結束前,用表格的方式將講授的知識進行歸納。

三、板書歸納

板書歸納是指教師在結束課堂前,利用板書將講授的知識進行歸納。

(第二節)比較分析

由於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規律有自己的特點;學科之間也有自己的特點,教師安排教學時必須根據這兩方麵的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在安排新授課時,大都是按照教學知識係統縱向展開。如果我們在結束時,適當運用橫向比較進行辨析,幫助學生認清知識間的區別與聯係,對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大有益處。

例如:

學生在學習“梯形認識”一課結束時,汪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行橫向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兩種平麵圖形特征的認識。

結束時除了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那些聯係密切的新舊知識進行比較,以便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又如:在“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教學結束時,謝老師指著下麵的例題:314×222=69708和328×425=139400提出下邊三個問題:

(1)以上兩個例題和我們學的準備題有什麼不同?(答:準備題是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例題是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

(2)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在計算方法上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3)誰能夠再說一遍乘數是三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謝老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和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的計算方法進行比較,使學生覺得“新知識不新,難處不難。”既對新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又進行了強化鞏固。